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0日
靖边:持之以恒夯实强农路
靖边田间地头,农户采用“机械+人工”的方式收获马铃薯。
一垄垄胡萝卜在田间排列整齐。
靖边大漠蔬菜丰收 ,收菜货车在地里来回穿梭。
陈治武 文/图
新中国成立75年来,靖边县始终将“三农”工作置于重要位置,推动靖边农业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踏上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该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攀升,产业结构布局持续优化,逐步构建起“菜、畜、薯”三大主导产业以及玉米、小杂粮两大优势产业的生产格局,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画卷在靖边大地徐徐展开。
农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75年来,靖边县注重农业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推动农业发展从单纯的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产业结构从初期的种植业主导逐步发展为农林牧渔和服务业全面均衡发展。
生产规模持续扩张。靖边农业从萌芽起步逐步走向成熟壮大,实现了从弱到强的华丽转身。步入新世纪,靖边县加大对农业资金、技术等关键生产要素投入,农业生产得以持续快速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农业基础地位日益稳固。
新中国成立初期,靖边农业生产基础极为薄弱,1949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仅0.045亿元。历经多年发展,到1978年,总产值也仅为0.31亿元。改革开放后,农业发展驶入“快车道”,1996年总产值跃升至3.25亿元。此后,随着一系列中央一号文件惠农政策落地生根,靖边农林牧渔总产值屡创新高,在2020年突破60亿元大关。截至2023年,靖边县农林牧渔总产值69.53亿元,农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愈发稳固,成为推动靖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粮食产量再创新高。1949年靖边县粮食产量仅为1.22万吨,农业生产面临诸多挑战。随着时间推移,到1978年,粮食产量增长至4.47万吨,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粮食产量稳步增长。1996年,靖边县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0万吨,达12.01万吨,实现了重要跨越。进入21世纪,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2008年突破20万吨,达20.02万吨。2018年以来,粮食生产基本稳定在30万吨左右。
2023年,靖边县粮食播种面积104.44万亩,产量31.83万吨,亩产303公斤,粮食生产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有力保障。其中,马铃薯作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发展势头迅猛。2023年,全县马铃薯播种面积21.59万亩,产量5.41万吨(折粮),是1949年马铃薯产量的22.5倍。
随着“菜篮子工程”推进,靖边蔬菜生产在品种选育、育种技术、设施栽培、无公害技术以及生物技术应用等领域取得显著进步。2003年,全县蔬菜产量4.3万吨。此后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大量新鲜蔬菜不仅满足本地居民消费,还远销外地市场,促进了菜农增收致富。2023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15.28万亩,产量32.4万吨,蔬菜产业已成为靖边农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畜牧业繁荣兴旺。1980年,靖边肉类总产量仅0.15万吨,此后随着养殖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增长,产量不断攀升。1999年,全县肉类产量达1万吨,2007年增长至2万吨,2023年肉类总产量达2.79万吨。奶类产量也从1984年的0.01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0.62万吨,供应日益充足,满足了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近年来,靖边县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实现了从基础薄弱到显著增强的历史性跨越,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靖边县持续加大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增加投入兴修农田水利工程,积极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同时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使农田灌溉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截至2023年,靖边县建成高标准农田24万亩,耕地灌溉面积72万亩,有效提高了耕地质量和灌溉保障能力,为粮食增产和农业增效创造了有利条件。
农业机械化普及率大幅提升。新中国成立初期,靖边农业生产主要依赖人力,生产效率低下。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农机技术不断创新,农机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全县农业机械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23年,靖边县农机总动力突破65万千瓦,完成机耕面积92.72万亩,机播面积76.13万亩,机收面积56.30万亩,农机化综合水平达75.6%,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农民劳动强度显著降低。
农业科技支撑打造“吨粮田”
张家畔街道阳光村位于毛乌素沙地南缘,这里曾经干旱少雨、土地贫瘠,农业生产条件恶劣,“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庄稼遭了殃,颗粒难收成”是当时的真实写照,种地收益远低于外出务工,村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阳光村凭借科技创新实现了从低产田到“吨粮村”的华丽转身。2023年,阳光村凭借千亩连片示范田,以平均亩产1350.36公斤的优异成绩,创下了陕西省玉米千亩连片单产历史最高纪录。
“这块地是移民户的‘口粮田’,过去产量低,我们将土地流转给种植合作社,通过专业技术和管理实现了产量突破。”阳光村党支部书记张治华介绍。从2012年亩产500公斤到2018年亩产800公斤,再到2023年亩产1270公斤,阳光村的玉米田实现粮食生产逐年攀升。
粮食增产,关键是科技。从2021年开始,阳光村尝试玉米增密度种植技术,到2023年,在部分地块每亩种植玉米6500株到7500株,平均亩产增加了250公斤。通过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光照条件,提高了玉米产量。再通过测土配方施肥,从传统一茬玉米施3次肥增加为施8次肥,采用少量多次的施肥方法,使玉米能够充分吸收营养,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保证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养分供应,促进玉米茁壮成长。
在改变灌溉方式上,阳光村采用滴灌技术,1亩地只需用200立方米,每年可节水46%。滴灌技术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还能精准控制灌溉水量和时间,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优质的种子是玉米稳产的基础。县域内的种子种植,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农技人员会全程跟踪指导,为种植户提供“保姆式”服务,确保农业技术得到有效应用。“县上选用的种子,每年会选择多个品种提前试种,再选取优质品种进行推广,从源头上保障种子质量。”靖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李宁说。
2024年,靖边县玉米种植面积62.15万亩,在11个镇40个村打造示范点,建设春玉米“吨粮田”种植基地7万余亩、省级玉米增密度提单产行动种植基地4230亩,以及绿色高质量高效万亩示范片1个、千亩方5个、百亩核心攻关田5个。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全县农业生产水平提升。
“阳光村被评为‘吨粮村’,为榆林农业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榜样,我们将打造更多样板村,确保农户增产增收,在毛乌素沙地边缘种出更多‘吨粮田’。”靖边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永平说。
农业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如今,在靖边县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四季更迭见证了农民一年的辛勤劳作与丰收喜悦,描绘出一幅农业多元发展、生机勃勃的美好画卷。
在靖边,今年喜获丰收的不光是玉米。据统计,2024年靖边县粮食播种面积109.12万亩,总产量41.8万吨,较2023年增长3万吨,粮食生产实现了“面积稳、单产增、总产增 的良好态势。瓜菜播种面积19.68万亩,年产量预计为90万吨,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满足了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水果种植面积13.9万亩,其中挂果面积9.79万亩,年产量预计12.5万吨;中药材种植面积3.54万亩,相关产业年产值预计为1400万元,中药材产业逐渐成为靖边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畜牧业方面,全县羊子、生猪、家禽、肉牛饲养量分别为206万只、35.5万头、137万羽、3.9万头,奶牛存栏1750头,全年生产肉类4万吨、奶7000吨、禽蛋5100吨,生产绵羊毛446吨、山羊毛431吨、山羊绒485吨。畜牧业年产值再创新高,预计可达25.16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水产品年产量为1950吨,实现产值5100万元,渔业发展也呈现出良好态势。这一组组令人瞩目的数字,记录着靖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目前,全县秋粮收获工作已完成,粮食生产整体呈现‘面积稳、单产增、总产增的喜人趋势。”靖边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旭说。
砥砺奋进七十五载,靖边县农业、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农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靖边县将锚定新的宏伟目标,踔厉奋发、攻坚克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续写靖边农业发展的辉煌篇章。G
一垄垄胡萝卜在田间排列整齐。
靖边大漠蔬菜丰收 ,收菜货车在地里来回穿梭。
陈治武 文/图
新中国成立75年来,靖边县始终将“三农”工作置于重要位置,推动靖边农业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踏上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该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攀升,产业结构布局持续优化,逐步构建起“菜、畜、薯”三大主导产业以及玉米、小杂粮两大优势产业的生产格局,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画卷在靖边大地徐徐展开。
农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75年来,靖边县注重农业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推动农业发展从单纯的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产业结构从初期的种植业主导逐步发展为农林牧渔和服务业全面均衡发展。
生产规模持续扩张。靖边农业从萌芽起步逐步走向成熟壮大,实现了从弱到强的华丽转身。步入新世纪,靖边县加大对农业资金、技术等关键生产要素投入,农业生产得以持续快速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农业基础地位日益稳固。
新中国成立初期,靖边农业生产基础极为薄弱,1949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仅0.045亿元。历经多年发展,到1978年,总产值也仅为0.31亿元。改革开放后,农业发展驶入“快车道”,1996年总产值跃升至3.25亿元。此后,随着一系列中央一号文件惠农政策落地生根,靖边农林牧渔总产值屡创新高,在2020年突破60亿元大关。截至2023年,靖边县农林牧渔总产值69.53亿元,农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愈发稳固,成为推动靖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粮食产量再创新高。1949年靖边县粮食产量仅为1.22万吨,农业生产面临诸多挑战。随着时间推移,到1978年,粮食产量增长至4.47万吨,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粮食产量稳步增长。1996年,靖边县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0万吨,达12.01万吨,实现了重要跨越。进入21世纪,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2008年突破20万吨,达20.02万吨。2018年以来,粮食生产基本稳定在30万吨左右。
2023年,靖边县粮食播种面积104.44万亩,产量31.83万吨,亩产303公斤,粮食生产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有力保障。其中,马铃薯作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发展势头迅猛。2023年,全县马铃薯播种面积21.59万亩,产量5.41万吨(折粮),是1949年马铃薯产量的22.5倍。
随着“菜篮子工程”推进,靖边蔬菜生产在品种选育、育种技术、设施栽培、无公害技术以及生物技术应用等领域取得显著进步。2003年,全县蔬菜产量4.3万吨。此后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大量新鲜蔬菜不仅满足本地居民消费,还远销外地市场,促进了菜农增收致富。2023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15.28万亩,产量32.4万吨,蔬菜产业已成为靖边农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畜牧业繁荣兴旺。1980年,靖边肉类总产量仅0.15万吨,此后随着养殖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增长,产量不断攀升。1999年,全县肉类产量达1万吨,2007年增长至2万吨,2023年肉类总产量达2.79万吨。奶类产量也从1984年的0.01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0.62万吨,供应日益充足,满足了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近年来,靖边县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实现了从基础薄弱到显著增强的历史性跨越,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靖边县持续加大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增加投入兴修农田水利工程,积极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同时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使农田灌溉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截至2023年,靖边县建成高标准农田24万亩,耕地灌溉面积72万亩,有效提高了耕地质量和灌溉保障能力,为粮食增产和农业增效创造了有利条件。
农业机械化普及率大幅提升。新中国成立初期,靖边农业生产主要依赖人力,生产效率低下。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农机技术不断创新,农机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全县农业机械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23年,靖边县农机总动力突破65万千瓦,完成机耕面积92.72万亩,机播面积76.13万亩,机收面积56.30万亩,农机化综合水平达75.6%,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农民劳动强度显著降低。
农业科技支撑打造“吨粮田”
张家畔街道阳光村位于毛乌素沙地南缘,这里曾经干旱少雨、土地贫瘠,农业生产条件恶劣,“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庄稼遭了殃,颗粒难收成”是当时的真实写照,种地收益远低于外出务工,村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阳光村凭借科技创新实现了从低产田到“吨粮村”的华丽转身。2023年,阳光村凭借千亩连片示范田,以平均亩产1350.36公斤的优异成绩,创下了陕西省玉米千亩连片单产历史最高纪录。
“这块地是移民户的‘口粮田’,过去产量低,我们将土地流转给种植合作社,通过专业技术和管理实现了产量突破。”阳光村党支部书记张治华介绍。从2012年亩产500公斤到2018年亩产800公斤,再到2023年亩产1270公斤,阳光村的玉米田实现粮食生产逐年攀升。
粮食增产,关键是科技。从2021年开始,阳光村尝试玉米增密度种植技术,到2023年,在部分地块每亩种植玉米6500株到7500株,平均亩产增加了250公斤。通过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光照条件,提高了玉米产量。再通过测土配方施肥,从传统一茬玉米施3次肥增加为施8次肥,采用少量多次的施肥方法,使玉米能够充分吸收营养,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保证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养分供应,促进玉米茁壮成长。
在改变灌溉方式上,阳光村采用滴灌技术,1亩地只需用200立方米,每年可节水46%。滴灌技术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还能精准控制灌溉水量和时间,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优质的种子是玉米稳产的基础。县域内的种子种植,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农技人员会全程跟踪指导,为种植户提供“保姆式”服务,确保农业技术得到有效应用。“县上选用的种子,每年会选择多个品种提前试种,再选取优质品种进行推广,从源头上保障种子质量。”靖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李宁说。
2024年,靖边县玉米种植面积62.15万亩,在11个镇40个村打造示范点,建设春玉米“吨粮田”种植基地7万余亩、省级玉米增密度提单产行动种植基地4230亩,以及绿色高质量高效万亩示范片1个、千亩方5个、百亩核心攻关田5个。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全县农业生产水平提升。
“阳光村被评为‘吨粮村’,为榆林农业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榜样,我们将打造更多样板村,确保农户增产增收,在毛乌素沙地边缘种出更多‘吨粮田’。”靖边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永平说。
农业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如今,在靖边县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四季更迭见证了农民一年的辛勤劳作与丰收喜悦,描绘出一幅农业多元发展、生机勃勃的美好画卷。
在靖边,今年喜获丰收的不光是玉米。据统计,2024年靖边县粮食播种面积109.12万亩,总产量41.8万吨,较2023年增长3万吨,粮食生产实现了“面积稳、单产增、总产增 的良好态势。瓜菜播种面积19.68万亩,年产量预计为90万吨,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满足了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水果种植面积13.9万亩,其中挂果面积9.79万亩,年产量预计12.5万吨;中药材种植面积3.54万亩,相关产业年产值预计为1400万元,中药材产业逐渐成为靖边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畜牧业方面,全县羊子、生猪、家禽、肉牛饲养量分别为206万只、35.5万头、137万羽、3.9万头,奶牛存栏1750头,全年生产肉类4万吨、奶7000吨、禽蛋5100吨,生产绵羊毛446吨、山羊毛431吨、山羊绒485吨。畜牧业年产值再创新高,预计可达25.16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水产品年产量为1950吨,实现产值5100万元,渔业发展也呈现出良好态势。这一组组令人瞩目的数字,记录着靖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目前,全县秋粮收获工作已完成,粮食生产整体呈现‘面积稳、单产增、总产增的喜人趋势。”靖边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旭说。
砥砺奋进七十五载,靖边县农业、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农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靖边县将锚定新的宏伟目标,踔厉奋发、攻坚克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续写靖边农业发展的辉煌篇章。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