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8日
古村老屋“变身”诗意新居
本报记者 赖雅芬
清晨迎接日出、聆听鸟啼,夜晚享受微风、观赏皓月……这种“一半人间烟火,一半梦幻诗意”的慢调生活,总会勾起人们心中那份对乡村的无限眷恋。
蓝田县灞源镇李家硷村就有这样一个地方。在这里,无论是挂满葫芦的藤蔓拱门,还是石子铺就的蜿蜒小路,亦或是刻满时代印记的门楼廊柱,都会让人感受到满满的乡愁乡韵。这里,就是“藏”在秦岭怀抱中的“胡桃树下”乡村民宿。
12月12日下午,天空飘起了雨丝,山里的天气愈发寒冷。而在“胡桃树下”乡村民宿,呈现出的却是一幅“村味”浓浓的冬日景象:屋檐下,成串的玉米、辣椒整齐悬挂;院子里,充满年代感的石桌、石碾独具特色;树屋上,推开窗就能和松鼠来个亲密接触……
这是李洋的杰作。他花了3年时间,将村里的3间老旧房屋改造成特色民居,不仅让秦岭脚下的美丽庭院承载起都市旅人的乡情和乡愁,也进一步带动了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
李洋是蓝田县蓝关镇营上村人,曾在加拿大多伦多留过几年学。2019年回家探亲时,他和几个朋友来李家硷村游玩,被这里的山水和地势深深吸引。
当时,蓝田县正在依托生态资源打造重生态、慢生活、深体验、富个性的民宿集群,李洋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和家里人商量后,他决定利用村里的老屋建一座与众不同的民宿。
其实,在刚开始修建的时候,李洋很是纠结:是保留老房子的岁月痕迹还是重建让这里焕然一新?几番思量下,他最终决定还是保留老房子原来的味道。
“虽然改造老屋比新建费用更高,但老房子的陈旧和韵味是无法复刻的,它的斑驳和岁月痕迹拆除后就没有了,还是保留下来更有意义。”在李洋看来,留住这些乡村记忆才能唤醒久违的乡愁。
改造后的“胡桃树下”乡村民宿的确很有特色,来自西安市区的游客陈锦文带着孩子来过一次后念念不忘。“我们住的房子里,墙上字迹斑驳的‘讲究卫生’‘身体健康’等标语格外显眼,让人瞬间就回到了过去那个年代。”更让陈锦文感到惊喜的是,整个民宿的房间没有电视机,孩子们可以在菜地、油坊里尽情玩耍,更好地亲近大自然。
“胡桃树下”乡村民宿日常由村里的15名村民运营。李西娟就在这里上班,平时主要负责民宿的卫生。“活儿一点儿也不重,一个月轻轻松松挣3000多元。”家门口的这份工作,李西娟很满足。
李家俭村地处秦岭脚下,山核桃、香菇、蜂蜜等都是当地的“土特产”。为了盘活这些特色农产品,李洋从村民手里收购山核桃,压榨成食用核桃油;从村集体大棚购买香菇,制成香菇酱;又从村里的养蜂厂收购百花蜂蜜。他把这些通过注册商标、加工检测、包装后卖给前来游玩的客人。去年,这些“土特产”卖了29万多元,为村集体增加了10多万元收入。
旧屋“穿”新衣,乡村“换”新颜。在“胡桃树下”乡村民宿的带动下,如今的李家硷村处处都是好风景,吸引着一拨又一拨游客前来“打卡”,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清晨迎接日出、聆听鸟啼,夜晚享受微风、观赏皓月……这种“一半人间烟火,一半梦幻诗意”的慢调生活,总会勾起人们心中那份对乡村的无限眷恋。
蓝田县灞源镇李家硷村就有这样一个地方。在这里,无论是挂满葫芦的藤蔓拱门,还是石子铺就的蜿蜒小路,亦或是刻满时代印记的门楼廊柱,都会让人感受到满满的乡愁乡韵。这里,就是“藏”在秦岭怀抱中的“胡桃树下”乡村民宿。
12月12日下午,天空飘起了雨丝,山里的天气愈发寒冷。而在“胡桃树下”乡村民宿,呈现出的却是一幅“村味”浓浓的冬日景象:屋檐下,成串的玉米、辣椒整齐悬挂;院子里,充满年代感的石桌、石碾独具特色;树屋上,推开窗就能和松鼠来个亲密接触……
这是李洋的杰作。他花了3年时间,将村里的3间老旧房屋改造成特色民居,不仅让秦岭脚下的美丽庭院承载起都市旅人的乡情和乡愁,也进一步带动了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
李洋是蓝田县蓝关镇营上村人,曾在加拿大多伦多留过几年学。2019年回家探亲时,他和几个朋友来李家硷村游玩,被这里的山水和地势深深吸引。
当时,蓝田县正在依托生态资源打造重生态、慢生活、深体验、富个性的民宿集群,李洋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和家里人商量后,他决定利用村里的老屋建一座与众不同的民宿。
其实,在刚开始修建的时候,李洋很是纠结:是保留老房子的岁月痕迹还是重建让这里焕然一新?几番思量下,他最终决定还是保留老房子原来的味道。
“虽然改造老屋比新建费用更高,但老房子的陈旧和韵味是无法复刻的,它的斑驳和岁月痕迹拆除后就没有了,还是保留下来更有意义。”在李洋看来,留住这些乡村记忆才能唤醒久违的乡愁。
改造后的“胡桃树下”乡村民宿的确很有特色,来自西安市区的游客陈锦文带着孩子来过一次后念念不忘。“我们住的房子里,墙上字迹斑驳的‘讲究卫生’‘身体健康’等标语格外显眼,让人瞬间就回到了过去那个年代。”更让陈锦文感到惊喜的是,整个民宿的房间没有电视机,孩子们可以在菜地、油坊里尽情玩耍,更好地亲近大自然。
“胡桃树下”乡村民宿日常由村里的15名村民运营。李西娟就在这里上班,平时主要负责民宿的卫生。“活儿一点儿也不重,一个月轻轻松松挣3000多元。”家门口的这份工作,李西娟很满足。
李家俭村地处秦岭脚下,山核桃、香菇、蜂蜜等都是当地的“土特产”。为了盘活这些特色农产品,李洋从村民手里收购山核桃,压榨成食用核桃油;从村集体大棚购买香菇,制成香菇酱;又从村里的养蜂厂收购百花蜂蜜。他把这些通过注册商标、加工检测、包装后卖给前来游玩的客人。去年,这些“土特产”卖了29万多元,为村集体增加了10多万元收入。
旧屋“穿”新衣,乡村“换”新颜。在“胡桃树下”乡村民宿的带动下,如今的李家硷村处处都是好风景,吸引着一拨又一拨游客前来“打卡”,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