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6日
陕西秦岭区域完成造林107.64万亩
本报讯(记者 黄敏)12月13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深化‘三个年’活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省林业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相关情况。
一年来,全省林业系统紧紧围绕《守护祖脉秦岭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落地实施秦岭中段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大巴山北麓和汉江谷地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等重要区域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16个;新建秦岭区域防火应急道路增发国债项目2个,对秦岭林区130条、总长为876.48公里的防火应急道路进行改造提升;自然保护地建设、青松抢救工程、森林质量提升、湿地保护修复、重点区域绿化等一批中央和省级重点项目持续推进,为进一步做好秦岭生态保护修复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双重”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秦岭区域完成造林107.64万亩;新增国债防火应急道路项目预计12月底前完成投资建设任务,森林火灾综合治理、标准化林业工作站改造提升等一批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全面铺开建设;全国唯一一个朱鹮国家保护研究中心落户陕西汉中;自然保护区保护、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秦岭自然保护地体系趋于完善。
此外,陕西省秦巴山区汉江丹江流域中央财政国土绿化示范项目已通过国家竞争性评审,计划利用3年时间,在安康、商洛2市12个县(市、区)的汉江两岸和丹江沿线实施国土绿化90.98万亩,为进一步提升全省秦岭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提供有力支撑。
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方面,全省林业系统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示范基地”为抓手,全面推进森林“四库”建设。2022年,陕西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百万亩绿色碳库”试点示范项目,累计实施“百万亩绿色碳库”项目36个,建立林草碳库试点示范基地36个、36.86万亩。今年以来,大力推进特色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建设、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累计实施林业产业发展项目102个,提升改造核桃、大枣、花椒等特色经济林75万亩,油茶新增改造面积10.65万亩,认定培育省级林业龙头企业5家。全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总数达148个,林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快速发展,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超1700亿元。
一年来,全省林业系统紧紧围绕《守护祖脉秦岭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落地实施秦岭中段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大巴山北麓和汉江谷地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等重要区域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16个;新建秦岭区域防火应急道路增发国债项目2个,对秦岭林区130条、总长为876.48公里的防火应急道路进行改造提升;自然保护地建设、青松抢救工程、森林质量提升、湿地保护修复、重点区域绿化等一批中央和省级重点项目持续推进,为进一步做好秦岭生态保护修复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双重”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秦岭区域完成造林107.64万亩;新增国债防火应急道路项目预计12月底前完成投资建设任务,森林火灾综合治理、标准化林业工作站改造提升等一批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全面铺开建设;全国唯一一个朱鹮国家保护研究中心落户陕西汉中;自然保护区保护、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秦岭自然保护地体系趋于完善。
此外,陕西省秦巴山区汉江丹江流域中央财政国土绿化示范项目已通过国家竞争性评审,计划利用3年时间,在安康、商洛2市12个县(市、区)的汉江两岸和丹江沿线实施国土绿化90.98万亩,为进一步提升全省秦岭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提供有力支撑。
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方面,全省林业系统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示范基地”为抓手,全面推进森林“四库”建设。2022年,陕西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百万亩绿色碳库”试点示范项目,累计实施“百万亩绿色碳库”项目36个,建立林草碳库试点示范基地36个、36.86万亩。今年以来,大力推进特色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建设、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累计实施林业产业发展项目102个,提升改造核桃、大枣、花椒等特色经济林75万亩,油茶新增改造面积10.65万亩,认定培育省级林业龙头企业5家。全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总数达148个,林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快速发展,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超17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