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1日
农村公厕上了锁 “方便”之处不方便

■ 方腾
近年来,农村各地公共厕所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多地修好的公厕却大门紧锁,原本应该给人“方便”的公厕闲置,并没有给广大群众带来便利。
建公厕,目的就是方便群众,为什么锁着门?从了解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公厕紧锁是由于管护困难造成的,“建厕易、管厕难”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村认为村民家里都有厕所,公厕使用率低,为减少麻烦,索性不让使用,有的村因缺乏管理费用,干脆一“锁”了之,省心省力。
农村公厕建而不用,不仅会浪费公共资源,还会影响当地旅游发展形象,让游客体验大打折扣。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乡村,对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也相应提高。公厕是旅游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也是文明的重要窗口。为实现真正便民利民,农村公厕既要建好,更要用得上、用得好。
坚持建管并重,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农村公厕应常年正常开放,方便群众使用,还要管护得当。可以制定相应管护运营办法,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村民的主体作用,落实长效管护责任体系。设立公厕保洁公益性岗位,组织动员村民自觉参与公厕管理,让公厕有制度管护、有资金维护、有人员看护,确保农村公厕长效运行,群众用得上、长受益。
强化宣传引导,倡导文明如厕风尚。通过入户宣讲、广播宣传、制作主题宣传页等形式,在村里广泛宣传其他地区农村公厕建设管理的优秀经验做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学习应用,引导群众爱护公厕设施,逐步养成文明如厕习惯,共同维护美丽和谐的农村人居环境。
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景区村庄应将公厕位置上传到导航应用,方便游客寻厕。有条件的还可以拓展公厕功能,如旅游咨询、接待等,提供多样化便民惠民服务,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上锁的农村公厕需“解锁”,还要管护好,让“方便”之处真正惠及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