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父亲的吆喝声
  刘锋

  当二十四节气的齿轮缓缓转动至大雪时节,寒流活跃,气温持续下降,强冷空气往往能带来降雪。天地间,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如同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飘落大地,呈现一派壮丽景观。
  大雪时节的乡村,进入了农闲,没有了农忙时的劳累与喧嚣。人们围坐在烧得火热的土炕上,聊着家长里短,享受难得的闲适。这样温馨的生活场景,是我人生的美好记忆。
  那年的大雪时节,天寒地冻,工地干不了活。干了一辈子泥瓦匠的父亲,没有心思享受闲适的冬日时光,整天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在院子里打转转。
  一天早上,天刚放亮,习惯早起的父亲推开房门,拿起扫帚,清扫院子里的积雪。“油饼——热的-——”一声接一声带着悠长拖腔的吆喝声,由远及近传来。
  父亲打开大门,站在门口张望着。一个骑着自行车的中年男人看见父亲,刹闸跳下车。
  “大哥,买油饼不?热乎的!”中年男人面带笑容,热情洋溢地打招呼。
  “咋卖呢?”父亲拄着扫帚,好奇地问道。
  “五毛一个。”中年男人揭开后座上覆盖竹笼的小棉被,“大哥,你要几个?”
  父亲凑近冒着热气的竹笼子,一股浓郁的油香扑面而来。
  “好香啊!”父亲咽了一口唾沫,微笑着说,“我只是问问。”
  “没事!没事!”中年男人重新盖好竹笼上的小棉被,失望地推着自行车,一边往前走,一边继续吆喝着。
  父亲来到厨房,端起母亲早已准备好的饭菜,给奶奶送了过去,很快就回到厨房。母亲坐在灶头前的木凳上喝粥。父亲端起案板上的饭碗,蹲在母亲旁边。
  “跟你商量个事。”父亲夹着萝卜丝放到碗里。
  “啥事?”母亲咽下嘴里的稀粥,不解地问道。
  父亲把在大门外碰到卖油饼的事情复述了一遍,补充道:“这寒冬腊月的,啥也干不了,我寻思着咱也卖油饼。”
  “这——”母亲顿了一下,反问道,“这能挣多少钱?”
  “多少挣点,总比闲着强。”
  “那就试试吧。”母亲点点头,“你去磨一袋子面,再买一壶油,我晚上就发面。”
  “别睡了!起来帮忙炸油饼。”正在蒙头酣睡的我,被母亲的喊声惊醒了。
  一听说炸油饼,我一骨碌爬起来,穿好衣服,跟在母亲身后来到厨房。父亲蹲在灶头前,正在往炉膛里放柴火,火苗蹿出了炉膛。
  “我擀面团,你负责烧火,等油烧热了,你爸负责炸油饼。”母亲在案板上一边揉面,一边进行分工。
  “油翻浪了!”父亲听到我的喊声,拿起案板上母亲擀好的面团,轻轻放进油锅,一股浓浓的面香和着油香直扑入鼻。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炉膛里跳跃的火苗,不禁陷入了沉思。上一次吃油饼,还是很多年前。母亲参加生产队劳动,拿回作为犒劳的油饼,让我和二哥吃。我们趴在被窝里,狼吞虎咽地品尝着美味。
  “快添柴火,油都不翻浪了。”父亲的喊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急忙向炉膛里添柴,摇着芭蕉扇不停地扇风。
  “好啦!别扇了。”母亲大声喊着,拿起簸箕里的油饼,从中间撕成两半儿,递给我和父亲,“你们尝尝,味道咋样?”
  “还行,面软硬正合适。”父亲咬了一口,点点头。
  我顾不上洗手,在衣服上蹭了蹭,接过油饼,一口咬下去,一半就没了,“嗯,好吃!”
  “慢点吃,小心烫着。”母亲又拿起一个油饼,“去给你奶奶拿一个!”
  炸完油饼,父亲推着后座上捆绑着竹笼的自行车,冒着漫天飞雪,出了大门。
  “油饼——热的——”父亲的吆喝声在街道上空回荡着。我返回房间,脱掉外套,又钻进被窝。
  “快起来,吃早饭了。”母亲的喊声又一次惊醒了我,“到大门外看看,你爸回来了没有?”
  我穿上外套,站在大门口,东张西望。漫天的飞雪依旧飘着,空荡荡的街巷哪里有父亲的身影。直到我们吃完早饭,父亲推着自行车,“哐当哐当”地回来了。
  “咋回来这么晚?”母亲关切地问道。
  “咱们才开始卖,大家还不知道咱们油饼的好坏,买的人少,我到邻村去了。”
  那年整个冬月,无论阴晴还是雨雪,父亲每天总是雷打不动推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吆喝着叫卖油饼。
  四十多年过去了,每当冬月来临,大雪纷飞的时候,父亲熟悉的吆喝声就在我的脑海里回荡。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