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陕西:打造“家门口”的法治文化圈
  本报记者 黄敏
  11月30日,走进西安市临潼区穆寨街道东岳村秦岭保护法治文化街,充满法治元素的文创产品随处可见。道路两侧,法治景观与周围环境有机融合,图文并茂的展牌、浅显易懂的法律宣传语十分醒目,浓厚的法治氛围扑面而来。
  “我没事来这儿转一转,能学到很多法律常识。”东岳村村民黄维平说,“现在大伙儿有啥事敞开说,实在解决不了就找‘法’,事捋顺、话说开,心里都踏实。”
  近年来,临潼区司法局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与传承文化、旅游景区、基层治理等全面融合,利用群众身边的绿地、花园、灯杆、墙面、景观树等载体以及交通要道、景区附近、村干道等地打造了一道道群众“家门口”的法治文化风景线。
  以文化涵养法治,以法治浸润人心。近年来,省司法厅进一步整合资源、细化举措、创新方式,全方位、多层次推动乡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全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法治文化圈,让法治文化更接地气。同时,以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为抓手,依托原有乡村(社区)布局、景观、人文,打造集教育性、观赏性、互动性、实效性为一体的法治文化风景线,并探索创新“普法+”模式,充分挖掘自身特色,打造法治文化品牌,不断延伸精准普法触角。
  目前,全省188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37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和2825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样板示范作用愈加明显,法治宣传更加有形可感,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普法资源和优质的法律服务。
  这几天,紫阳县瓦庙镇新房村“法律明白人”许习怀跑前跑后忙着调解一起邻里纠纷。
  “邻里之间的纠纷说大不大,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可处理不好,就容易激化引起更大的矛盾。”许习怀掏出随身携带的《民法典100问》,用方言给村民一一解读。在他的调解下,纠纷双方很快就达成和解。
  据了解,陕西不断完善机制、创新举措,持续推进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实现了“法律明白人”行政村全覆盖。如今,近13万“法律明白人”活跃在三秦大地。他们都是群众熟悉的身边人,说着群众听得懂的大白话,就群众关心关注的大事小事解读法律条文、化解矛盾纠纷,让法治宣传看得到、接地气、聚人气。
  近年来,陕西大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省司法厅聚焦乡村振兴这一关键,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涉农立法、乡村执法、乡村普法守法和公共法律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法治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