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2日
我省多重保障为群众就医撑起“保护伞”
本报讯(记者 崔福红)11月20日,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我省不断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和按病种分值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持续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截至目前,我省已将符合条件的893家医疗机构纳入支付方式改革范围,病种覆盖率超过95%,医保基金支出占比达82.94%,初步达到促进医院管理、降低患者负担和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的目标。
据了解,全省各级医保部门聚焦社会关切、群众关心的现实话题找准改革“小切口”,服务医保“大民生”,创造性开展了“以镇代村”集采、“货比三家”药品比价、“药品追溯码”信息采集应用、“指尖诊疗、送药到家”等工作,不断提升医药机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目前,我省正在探索实施医保基金预付方式,指导条件成熟的统筹区推行基金预付模式。目前已为符合条件的137家定点医疗机构拨付预付资金11.46亿元,有效提升了医保基金支付和结算服务质效,减轻了定点医疗机构垫付就医诊疗资金的压力。
在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方面,我省畅通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经办服务网络,构建了县(区)医保经办机构负总责、乡镇(街道)医保服务站为枢纽、村(社区)卫生室为网点的15分钟医保服务圈,将医保经办延伸到群众“家门口”。目前,我省已将1.77万家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范围。
在强化常态化监督检查方面,我省持续开展年度飞行检查。今年以来,省医保局组织对12个市(区)开展全覆盖飞行检查并进行“回头看”,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32家,发现违规金额6692.7万元,有效发挥飞行检查“利剑”震慑作用。
此外,我省各市、县积极组织全覆盖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加大打击力度。截至10月底,全省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28013家,处理定点医药机构8881家,解除医保定点服务协议109家,31家(人)被移交公安机关查处。
据了解,全省各级医保部门聚焦社会关切、群众关心的现实话题找准改革“小切口”,服务医保“大民生”,创造性开展了“以镇代村”集采、“货比三家”药品比价、“药品追溯码”信息采集应用、“指尖诊疗、送药到家”等工作,不断提升医药机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目前,我省正在探索实施医保基金预付方式,指导条件成熟的统筹区推行基金预付模式。目前已为符合条件的137家定点医疗机构拨付预付资金11.46亿元,有效提升了医保基金支付和结算服务质效,减轻了定点医疗机构垫付就医诊疗资金的压力。
在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方面,我省畅通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经办服务网络,构建了县(区)医保经办机构负总责、乡镇(街道)医保服务站为枢纽、村(社区)卫生室为网点的15分钟医保服务圈,将医保经办延伸到群众“家门口”。目前,我省已将1.77万家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范围。
在强化常态化监督检查方面,我省持续开展年度飞行检查。今年以来,省医保局组织对12个市(区)开展全覆盖飞行检查并进行“回头看”,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32家,发现违规金额6692.7万元,有效发挥飞行检查“利剑”震慑作用。
此外,我省各市、县积极组织全覆盖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加大打击力度。截至10月底,全省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28013家,处理定点医药机构8881家,解除医保定点服务协议109家,31家(人)被移交公安机关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