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心有所“薯”
    村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村民们正紧张有序地捡拾红薯。

    种植大户朱满仓在搬运红薯。

    从空中俯视下的丰收场景。

  11月10日,在渭南市大荔县羌白镇沙苑村种植大户朱满仓100亩红薯地里,村民穿梭田间,忙着挑拣、装筐、运输。
  据朱满仓介绍,他种植红薯有5年了,今年红薯丰收,每亩地产量达3000多公斤。按照目前市场价格计算,每亩地可增加收入7000多元,所产红薯主要销往山东、山西、甘肃等地。
  近年来,大荔县沙苑地区的羌白镇、韦林镇、官池镇等地,因地制宜发展红薯产业。由于当地有独特的沙土地优势,群众采取地膜覆盖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种植的红薯产量高、品质好、口感好,受到市场青睐。如今,红薯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记者 张晓强 王东宇 摄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