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陕西农信宝鸡农合机构 积极探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新路径
  本报记者 赖雅芬
  今年以来,陕西农信宝鸡农合机构严格落实省联社“11353”工作总要求,加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走深走实,因地制宜打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
  “信用+惠民” 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宝鸡审计中心全力推动,指导各行社以“信用村(镇)创建三年提升”行动为指引,扎实开展“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不断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同步配套整村授信模式,推动农村信贷服务由“被动受理”转变为对乡村主体“主动授信”;以无感授信、整村(镇)利率优惠、优先受理等便捷措施,丰富信用村(镇)金融服务内涵;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乡村V贷等专属产品,加大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断提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成效。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农户经济档案53.58万户,评定信用户45.25万户,创建信用村579个、信用镇27个,当年累计为14.68万信用户发放贷款36.51亿元。
  “信用+数智” 开辟乡村振兴新赛道
  宝鸡农合机构以数字化转型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增效。各行社依托“1部智能手机+1套评级授信体系”服务路径,通过e农贷、乡村V贷等数字化金融产品,增强服务质效,广泛惠及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涉农主体,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农村金融服务需求。
  同时,宝鸡农合机构不断优化“三农”产品创新基地布局,打造服务乡村产业拳头产品,先后创新推出39款助农特色信贷产品,如金台农商行“柴胡贷”、太白农商行“林麝贷”、麟游农商行“富农产业贷”等,为农村产业蓬勃发展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信用+合作” 注入乡村振兴新动能
  宝鸡农合机构不断探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新路径,借助信用“穿针引线”,推动农村地区产业更好发展、环境逐步改善。凤翔农商银行深化“党建+产业联盟+金融”模式,借助“陕农经”平台推广应用,全面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金融服务质效,累计为110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授信3950万元,持续助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陇县农商银行加强与地方政府共创共建,初步形成了银行、政府、村镇和农户“四位一体”的信用服务体系,在共同推动下,当年创建信用镇2个,信用村10个,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麟游农商银行通过建强金融e站,把柜台“搬”进田间地头,把服务送到农户心头,在金融e站商户的推介下,当年共办理农户授信720户1050万元,为农业更强、乡村更美、农民更富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下一步,宝鸡农合机构将持续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提升支农服务质效,加快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以新担当、新作为满足“三农”客户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为农民增收更稳、农业发展更好作出更大贡献。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