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柿子情深

  张茜

  在家乡的土地上,柿子树遍布村庄的田野。当秋风送爽,那些曾经郁郁葱葱的柿叶逐渐枯黄,随风而逝。而山坡之上,一串串火红的柿子,宛如璀璨夺目的灯笼,缀满了枝头,给沉寂的山野带来了勃勃生机。
  随着霜降的临近,柿子树上的果实也悄然成熟。乡亲们手持长竹竿,轻轻地勾起那些挂满果实的枝条,小心翼翼地采摘柿子,再摆放于竹笼之中。那些质地上乘的柿子被仔细清洗,制作成美味的柿饼。而有瑕疵的杮子则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制作成柿子醋。
  柿子摘回家后,一家人围坐一起,手持刮皮工具,飞快地剥去柿子那薄如蝉翼的皮,随后将刮好的柿子用麻绳串起,悬挂于通风良好的地方,自然晾晒一段时间后,柿子慢慢地脱去多余的水分,接下来进入至关重要的一步——“捏心”。这道工序交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掌控,需要经历三次“捏心”:第一次旨在加速柿子内的水分蒸发以及褪去涩味,这一过程不能过轻也不能过重;第二次是为了让柿子甜度分布均匀;第三次是为了塑造柿饼好看的外形。每一次“捏心”都是对技艺和匠心的考验。
  柿饼的软硬恰到好处,在低温的加持下,用布包裹严实,密封保存。不久之后,柿饼上会覆盖一层洁白的柿霜,那是柿子糖分的结晶。随着柿霜的逐渐增厚,柿饼的甘甜也愈发深沉。柿饼外皮上晶莹剔透的柿霜轻轻撕开后,内里金黄的果肉红亮绵软,甜甜的果浆裹满整个口腔,那种甜一直渗入心底。
  如今,人们只要一提到柿饼,就能想起富平。家乡的柿饼不仅是味蕾上的盛宴,更是记忆中家的味道。即便身处异乡,那些软糯香甜的回忆,依旧如影随形,无法忘怀。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