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21日
陕西全力推进耕地保护提档升级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本报记者 黄敏
10月18日,在汉中市洋县纸坊街道冯岭村旱改水项目基地,村民们穿梭在已经收获的稻田里,起垄、翻地、施肥,忙得热火朝天。
“今年这片地水稻长势特别好,平均亩产量有1100斤。”看着田间忙碌的身影,冯岭村党支部书记杜成山说,“这一‘改’,耕地多了,效益提升了,子孙后代都受益。”
在几个月前,这片稻田还是一片高低不平的旱地,有的地块甚至撂荒了好久,没有经济效益不说,土地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今年,冯岭村因地制宜实施旱改水项目,将全村7处旱地、撂荒地整合,改成401亩稻田,既保护了耕地,也为美丽乡村增添了色彩。
“旱改水,不仅要‘改’,更要种好粮。”杜成山称,过去田块小,又没有浇灌渠、田间道路,难以规模经营。借助旱改水,重新修整田间道路、铺设浇灌和排水渠道、平整翻耕田面,使田间路相通、沟相连、小田变大田。今年,这401亩稻田收获稻谷近45万斤,实现了土地产能、效益双增。
近年来,陕西持续构建“全方位施策、全流程管控、系统化治理”的耕地保护新格局。全省耕地面积连续3年实现净增加,累计净增加169.51万亩。2023年耕地保有量4486.5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406.05万亩。
为确保全省耕地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升、产能不降低,今年9月,陕西发布2024年第一号总田长令,从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等7个方面安排部署,全力推动耕地保护提档升级。
深秋,榆林市绥德县满堂川镇郭家沟村,绿意葱茏的沟峁、规划整齐的农田,与四周白墙黛瓦的美丽乡村相呼应,勾画出如画的生态田园画卷。
这幅画卷少不了满堂川镇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助力。两年前,满堂川镇将郭家沟村、东风村、满堂川村共16平方公里土地纳入项目范围,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思路,以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为目标,按照“保持水土资源、恢复自然生态”的理念,开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平整农田、改良土壤、疏浚河道、治理边坡、种草种树……随着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涵养的好法子相继落地,不仅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提升了地力,生态系统质量也明显提升。在此基础上,满堂川镇积极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整合“政策+制度+资源配给”,叠加空间优化、环境提升、古村保护、庭院经济、生态农业等,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体系,有力促进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合一。
深挖耕地潜力,拓宽农业生产空间。近年来,陕西全面推进“田长制”,实现耕地保护“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同时,将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项目建设不可逾越的红线,规范有序推进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流转、土壤改良等,进一步筑牢了“大粮仓”。
本报记者 黄敏
10月18日,在汉中市洋县纸坊街道冯岭村旱改水项目基地,村民们穿梭在已经收获的稻田里,起垄、翻地、施肥,忙得热火朝天。
“今年这片地水稻长势特别好,平均亩产量有1100斤。”看着田间忙碌的身影,冯岭村党支部书记杜成山说,“这一‘改’,耕地多了,效益提升了,子孙后代都受益。”
在几个月前,这片稻田还是一片高低不平的旱地,有的地块甚至撂荒了好久,没有经济效益不说,土地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今年,冯岭村因地制宜实施旱改水项目,将全村7处旱地、撂荒地整合,改成401亩稻田,既保护了耕地,也为美丽乡村增添了色彩。
“旱改水,不仅要‘改’,更要种好粮。”杜成山称,过去田块小,又没有浇灌渠、田间道路,难以规模经营。借助旱改水,重新修整田间道路、铺设浇灌和排水渠道、平整翻耕田面,使田间路相通、沟相连、小田变大田。今年,这401亩稻田收获稻谷近45万斤,实现了土地产能、效益双增。
近年来,陕西持续构建“全方位施策、全流程管控、系统化治理”的耕地保护新格局。全省耕地面积连续3年实现净增加,累计净增加169.51万亩。2023年耕地保有量4486.5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406.05万亩。
为确保全省耕地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升、产能不降低,今年9月,陕西发布2024年第一号总田长令,从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等7个方面安排部署,全力推动耕地保护提档升级。
深秋,榆林市绥德县满堂川镇郭家沟村,绿意葱茏的沟峁、规划整齐的农田,与四周白墙黛瓦的美丽乡村相呼应,勾画出如画的生态田园画卷。
这幅画卷少不了满堂川镇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助力。两年前,满堂川镇将郭家沟村、东风村、满堂川村共16平方公里土地纳入项目范围,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思路,以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为目标,按照“保持水土资源、恢复自然生态”的理念,开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平整农田、改良土壤、疏浚河道、治理边坡、种草种树……随着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涵养的好法子相继落地,不仅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提升了地力,生态系统质量也明显提升。在此基础上,满堂川镇积极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整合“政策+制度+资源配给”,叠加空间优化、环境提升、古村保护、庭院经济、生态农业等,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体系,有力促进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合一。
深挖耕地潜力,拓宽农业生产空间。近年来,陕西全面推进“田长制”,实现耕地保护“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同时,将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项目建设不可逾越的红线,规范有序推进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流转、土壤改良等,进一步筑牢了“大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