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乡情
巴山玉米 回味无穷

  曹彦强

  初秋的巴山,连片成林的玉米黄得如金,白的似玉,无声诉说着秋的故事,摇曳着丰收的希望,让人回味无穷。
  巴山玉米,迎着孟夏的热量破土而出,生长发育、抽穗开花,直至初秋时节,缓缓吐出细长绵柔的玉米须,进入成熟季。
  与成长在水田里的玉米不同,巴山玉米始终扎根于山岭,以雨为食,以风为伴,熬过了酷热,拔节而起。尽管无人欣赏,却依旧展现出顽强且旺盛的生命力。
  撒种、施肥、除草……山里人精心呵护玉米成长时,总会放开嗓子放声高歌,小伙子们一边唱着山歌一边干着农活,回荡在山间的歌声不仅舒缓了干活的劳累,有时还会得到羞红了脸庞的姑娘们热切回应。
  每年初秋,巴山玉米接近成熟,也是生活在巴山的孩子、大人最开心的时候。
  对于孩子来说,把细长的玉米叶做成靠旗,玉米须做成美髯,模仿着秦腔、汉调桄桄等戏曲里的人物,以山为舞台,风为司鼓,咿咿呀呀地唱了起来,声音十分稚嫩,但依然乐在其中。
  对于大人来说,煮玉米是另一番的味道。煮玉米时,沿着锅边溢出来的一股股馥郁的香味扑面而来,空气都被这香味晕染。掀开锅盖,熟透的玉米令人垂涎欲滴,从锅里捞出一根,左右手来回倒一下,再狠狠吹一下,啃上一口,浓浓的香味在舌尖弥漫。
  每年收玉米算是完成与玉米一年的“约定”。与赶着节令收小麦不同,收玉米时,一个个饱满的玉米棒结实地长在玉米秆上,“咔嚓、咔嚓”掰玉米的声音,是秋天独有的“乐章”。装袋、搬运……这一忙往往需要几天,才能把玉米彻底收完搬回家。
  秋风习习,拂过山里人劳作的脸庞与双手,在晚上灯光的照射下,全家一起动手扒玉米皮。很快,一根根闪着金色的玉米铺满水泥院子。接着,家里的女人会叫嚷着,保留玉米最里层的几页皮,然后编成辫,挂在屋檐下晾晒……
  玉米不仅是果腹充饥的粮食,也是山里人的诗意与浪漫。
  用巴山的山泉裹着巴山的泥土,才能酿出巴山独有的玉米酒。相比高粱酒、米酒等,更习惯叫苞谷酒的玉米酒名不经传,却是巴山人的最爱。
  选料、蒸煮、发酵、蒸馏……整个过程需要精准操作,这也难不倒巴山人,巴山酿酒人都不需要依靠器具,仅凭多年的经验,就可以科学把握蒸煮的时间、酒曲的多少、火候的大小等细节。
  新鲜出锅的玉米酒就像巴山人一样,性情淳朴。玉米酒配着腊肉,让巴山人普普通通的日子充满芬芳。
  巴山玉米,味在舌尖,也在心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