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行走乡村看振兴
花椒香满园 椒农采摘忙
  本报记者 张恒
  当前,正是花椒采摘季,三原县嵯峨镇大盘村的花椒成熟了。8月21日,在三原县庆卓家庭农场的花椒种植基地,一簇簇颗粒饱满的花椒缀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椒香,30余名村民正穿梭在椒园中采摘花椒。
  大盘村58岁的李会零和56岁的王晓玲每年都来这里摘椒,她们俩是大家公认的摘椒“快手”,每人每天摘椒八九十公斤,每公斤花椒4元,每人每天能收入300余元。
  花椒从8月中旬开始采摘,一直持续到8月底。村里的壮劳力大多在城里打工,留守妇女或者年龄偏大的人都乐意到基地摘椒。
  “摘椒挺有乐趣的,大家说说笑笑一天就过去了。咱农村人,在地里活动也舒坦,咋都比待在家里好。”李会零说着话,手里的活一点也不耽搁。只见她麻利地抓起一串串花椒,摘一把迅速朝篮子一扔,手又伸向花椒树枝。那熟练的动作,一看就是多年锻炼的结果。就算是村里手慢的,一天也能摘20公斤到25公斤,一天能挣近100元。
  “今年的花椒价格较好,一斤售价在24元到25元,较去年的18元到19元价格有所上涨。花椒亩产200斤左右,尽管因为幼树产量并不是很高,但是价格好。”庆卓家庭农场负责人阮西平告诉记者,当地种植的花椒品种以狮子头为主,这种花椒颜色好、味道足、品质高,在市场上得到消费者认可。花椒基地每年可为村里群众增加务工收入约10万元。
  花椒从采摘到出售,需经过拣叶、称重、烘干、分装等一系列程序。田间管理和采摘全部是人工操作。大盘村的富余劳动力成了花椒采摘的主力军,他们在“家门口”就业,打工顾家两不误。
  “目前,花椒市场竞争由‘量大’转为‘质优’,为了花椒提质增效,农场一方面逐步对花椒品种换新,一方面对花椒进行深加工,做成花椒面、花椒酱等产品。”庆卓家庭农场主理人樊兆祥表示,“下一步,我将积极开展良种推广、技术培训等活动,促进群众增收、产业增效。此外,还会不断拓展销售渠道,让花椒有个‘好身价’。”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