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葫芦架下

  熊荣军

  雨霁云散,碧空如洗,院前稻香萦绕,屋后青山悠然。阳光穿透儒林望园葫芦架,轻轻洒下斑驳光影。金黄阳光与碧绿葫芦点缀架上架下,犹如“绿杨阴里白沙堤”上遗落的星辰,静谧中蕴含着“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诗意,仿佛在诉说着悠悠岁月与流转的时光。
  暂忘尘嚣,放慢脚步,踏入葫芦架下那幽径,心中自然泛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仿佛穿越了时空的迷雾,重回那蝉鸣声声、童趣满满的纯真岁月。小时候,我家虽简朴,却处处洋溢着“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的温馨。葫芦与丝瓜的藤蔓,像勤劳的织女,用绿意为小院织就了一袭生机勃勃的翠衣。夏去秋来,葫芦架下是欢声笑语的海洋。家人围坐一起,听父亲讲述往昔,听母亲细语家常,还有那蝉鸣蛙叫,深深烙印在我的心底,成为童年宝贵的记忆。
  小小葫芦是我童年的甜蜜印记,是我味蕾上的《桃花源记》。母亲那双巧手仿佛拥有魔法,将葫芦变成餐桌上的道道佳肴。葫芦丝面,清新甘甜,犹如出水芙蓉;葫芦水饺,馅香四溢,堪比珍馐美味;葫芦丸子汤,暖身更暖心,每一口都是家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忆及老宅的老葫芦瓢,瓢身光润如玉,手柄光滑如丝,握在手中感受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它不仅是井水的清凉使者,更是生活酸甜苦辣的见证者,承载着我家几代人的情感与记忆。葫芦酒壶封存了父亲的壮志豪情,恰似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洒脱;葫芦水壶则装满了我求学路上的梦想与家人的期盼,恰似孟郊笔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细腻温情。
  岁月流转,葫芦于我,早已超脱于实用与美味之外,化身为文化的图腾、精神的家园。从“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的民间智慧,到象征“福禄双全”的美好寓意,再到古典文学中的神秘法宝,葫芦文化如涓涓细流,悄然无声地滋养着我的心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葫芦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儒林望园的主人以烙铁为笔,在小小葫芦上细细勾勒,烙出“平安顺利,幸福安康”的美好祝愿。这些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葫芦烙画,还跨越国界,以艺术为纽带,连接了不同民族的心灵,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和谐共融的独特魅力。
  站在这片葫芦架下,我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画卷之中。时间是最温柔的画家,记忆则是最浓烈的色彩。每一片葫芦叶的轻轻摇曳,都是生命故事的低吟浅唱;每一个葫芦的优雅曲线,都是生命韵律的轻盈舞步。在这片葫芦架下,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厚重与文化的深邃,仿佛和葫芦一同在谱写着美丽诗篇。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