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08月21日
红色资源带火红色旅游
大型红色歌舞剧《延安十三年》开演前,观众陆续进入城门。(采访对象供图)
游客在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参观。
本报记者 赖雅芬 文/图
探访革命旧址,抚今追昔;观看红色演艺,身临其境;参与主题研学,激发斗志……这个暑期,红色旅游火了。在走进红色遗迹、追忆先辈足迹、聆听红色历史、感受红色脉搏跳动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得到了心灵的净化和升华,也让“红色种子”深植心底,迸发出无限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情结。
趁着这个“风口”,我省各地立足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红色资源,打造了众多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和精品旅游路线,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西安、延安、铜川等红色旅游目的地,汲取精神力量、感受时代变迁。
1 人气旺 红色旅游持续升温
8月8日,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的广场上,前来拍照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重走红军路、参观纪念馆、品尝红军饭……游客们带着孩子以红色研学的方式来到这里,追寻先烈足迹,重温革命历史,体验一场别样的暑期红色之旅。
这是一座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与记忆的纪念馆。走进馆内,在讲解员田杨的倾情讲解下,那些曾经发生在这片热土上扣人心弦的革命故事,一桩桩、一件件展现在眼前。
“1932年两当起义失败后,习仲勋从家乡富平辗转三原来到照金。当时,他和同乡周明德扮作盐贩子,推着装满盐的独轮车,长途跋涉赶到照金老爷岭……”在纪念馆一楼,田杨将那段历史娓娓道来,“得知陕甘游击队正在照金杨柳坪休息整编,习仲勋便即刻赶来与刘志丹会面。他们共同总结经验教训、商讨革命形势。”
破旧的棉衣、磨破底的草鞋、锈迹斑斑的水壶……展柜里的这些文物,见证了那段苦难的岁月。
“原来在这个小山沟,还藏着这样一段惊心动魄的红色故事。”和9岁的儿子参观完后,来自西安的游客张威感触颇深,“看了这些草鞋、水壶等革命文物,瞬间将我带回到那段峥嵘岁月,深受洗礼,孩子也接受了一场很好的红色教育。”
送走了一拨游客后,田杨坐下来休息了一会。他告诉记者,最近这两个月,纪念馆的人气特别旺,研学旅游的人特别多。光他一个人,每天就要接待上百名游客。
“陈家坡会议是明灯,指引了革命新征程;3支队伍抱成团,统一指挥建政权;红军有了指挥部,就像红灯穿迷雾……”走进照金镇北梁村陈家坡会议旧址,一阵清脆的快板声传入耳中。走近一看,讲解员任云珠正在陈家坡会议旧址的展馆门前打着快板,向游客们宣讲红色故事。
“‘打快板、讲故事’是咱们这儿的特色讲解活动,受到游客广泛欢迎。”任云珠说,7月以来,陈家坡会议旧址天天都是爆满。尤其是沉浸式情景党课和现场教学课程,多方位还原历史,让党员干部深刻学习领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品格和奋斗精神。
近年来,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在这股浪潮下,铜川市积极盘活资源,多措并举擦亮“红色名片”,持续推进红色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推出了许多个性化、多元化的旅游特色项目,受到游客喜爱。
2 场景新 主题活动丰富多样
每当夜幕降临,在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金延安红色旅游景区,大型红色歌舞剧《延安十三年》都会准时开演。晚上8时许,随着音乐声响起,现场观众在演员的引领下走进“城门”,开启跨越时空的沉浸式观演体验。
“虽然这两天天气很热,但孩子们的热情都很高。看这个表演,主要是想让他们了解革命先烈的故事,让革命精神传承下去。”山东游客王紫凝趁暑期带着儿子和女儿出游,第一站便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以历史史实为依托,以历史人物为主体,《延安十三年》在演出中贯穿了全新的高科技互动装置,以沉浸式演出、行走式观看及体感互动等多重感官体验,全新演绎了一段“红色经典”。
“这是一部‘有筋骨、有温度’的作品,不论是音效、灯光,还是演员的表演都很到位。自始至终,我都能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坚定初心。”王紫凝说。
自5月19日复演以来,《延安十三年》共接待游客2万人(次)。“我们复原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延安街景,选取当时的典型人物和故事,通过声光电融合的技术创新手法和互动式、沉浸式的表演形式,让游客在观演中更好地接受精神洗礼。”陕西旅游集团延安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光辉称,为了提升游客观演体验,演出还加入了陕北民歌、陕北说书等元素,让游客在进入演出那一刻,便如同穿越一般。
和延安一样,照金的红色旅游也融入了时尚元素,受到青少年的喜爱。记者在照金沉浸式红色科创体验馆看到,30多名小游客身穿红军服,现场参与红色革命主题“密室逃脱”游戏。游戏需要闯过8道关卡,党史知识是其中的重要线索。孩子们要在一轮轮密码破译过程中,想办法“突破重围”。
“这个游戏将陈家坡会议、薛家寨保卫战等照金革命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串联起来,引导青少年赓续红色血脉。”照金沉浸式红色科创体验馆相关负责人称,“通过这样的体验可以增强红色文化对游客特别是青少年的吸引力,激励大家传承照金精神。”
眼下,实景式展演、沉浸式体验,成为我省红色旅游的关键词。这些场景新颖、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正在助力红色资源突破文物陈列、图片文字介绍等传统展陈方式的局限,搬上银幕、走上舞台,让厚重的红色历史“活起来”“会说话”。
3 路径多 文旅融合增色添彩
万木葱茏,艳阳高照。这个秋天,来西安市临潼区约一场特别的红色之旅,去浸染革命年代里最坚定的底色,去倾听烽火岁月里最感人的故事。
在临潼区华清池景区的东南角,有一座独立的园林——“环园”。园中,有五间坐北朝南的砖木结构平房。这里山水秀丽、风景宜人,也曾千钧一发、惊心动魄。1936年,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就在这里发生。
“欢迎来到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88年前,蒋介石曾两次下榻于此。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的枪声就是在这里响起……”正值暑期,有导游带着大队游客来到五间厅,感悟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时刻。
在五间厅的一面砖墙上,一道道弹痕至今仍清晰可见。“导游的讲解很专业。我们希望孩子能更好地了解历史,学习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来自河南郑州的游客韩俊涛一家四口来西安旅游了几天后感悟颇深,“以前都是在书上了解这些历史,这次终于来到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西安事变旧址文创雪糕售卖处,也有不少游客在排队购买。韩俊涛买了四种不同口味的雪糕后,和家人在五间厅门口拍照留念。而在游客服务中心的展柜前,华清宫景区推出的西安事变邮票、抱枕、明信片等文创产品也吸引了不少游客。
“这里的红色旅游、红色文创在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时,表现方式正变得更加贴近生活,游客的参与感、体验感、互动感更强。”在韩俊涛看来,这些红色资源是不仅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
骊山北麓,华清池畔,五间厅墙体上的弹孔清晰可见;兵谏亭侧,游人如织,《12·12》西安事变实景演出如期上演……临潼是一个充满历史沉淀的地方,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近年来,临潼区积极探索红色资源活化利用新路径,打造了一批具有实景体验感、互动参与感的红色文化体验基地,努力挖掘红色资源的深刻内涵,从而推动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使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临潼的红色文化。
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一幕幕历久弥新的往事……眼下,陕西的红色之旅“火”得一塌糊涂。而在这片三秦大地上孕育出的延安精神、照金精神等,也已成为弘扬红色文化、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最生动的“教材”。
游客在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参观。
本报记者 赖雅芬 文/图
探访革命旧址,抚今追昔;观看红色演艺,身临其境;参与主题研学,激发斗志……这个暑期,红色旅游火了。在走进红色遗迹、追忆先辈足迹、聆听红色历史、感受红色脉搏跳动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得到了心灵的净化和升华,也让“红色种子”深植心底,迸发出无限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情结。
趁着这个“风口”,我省各地立足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红色资源,打造了众多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和精品旅游路线,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西安、延安、铜川等红色旅游目的地,汲取精神力量、感受时代变迁。
1 人气旺 红色旅游持续升温
8月8日,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的广场上,前来拍照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重走红军路、参观纪念馆、品尝红军饭……游客们带着孩子以红色研学的方式来到这里,追寻先烈足迹,重温革命历史,体验一场别样的暑期红色之旅。
这是一座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与记忆的纪念馆。走进馆内,在讲解员田杨的倾情讲解下,那些曾经发生在这片热土上扣人心弦的革命故事,一桩桩、一件件展现在眼前。
“1932年两当起义失败后,习仲勋从家乡富平辗转三原来到照金。当时,他和同乡周明德扮作盐贩子,推着装满盐的独轮车,长途跋涉赶到照金老爷岭……”在纪念馆一楼,田杨将那段历史娓娓道来,“得知陕甘游击队正在照金杨柳坪休息整编,习仲勋便即刻赶来与刘志丹会面。他们共同总结经验教训、商讨革命形势。”
破旧的棉衣、磨破底的草鞋、锈迹斑斑的水壶……展柜里的这些文物,见证了那段苦难的岁月。
“原来在这个小山沟,还藏着这样一段惊心动魄的红色故事。”和9岁的儿子参观完后,来自西安的游客张威感触颇深,“看了这些草鞋、水壶等革命文物,瞬间将我带回到那段峥嵘岁月,深受洗礼,孩子也接受了一场很好的红色教育。”
送走了一拨游客后,田杨坐下来休息了一会。他告诉记者,最近这两个月,纪念馆的人气特别旺,研学旅游的人特别多。光他一个人,每天就要接待上百名游客。
“陈家坡会议是明灯,指引了革命新征程;3支队伍抱成团,统一指挥建政权;红军有了指挥部,就像红灯穿迷雾……”走进照金镇北梁村陈家坡会议旧址,一阵清脆的快板声传入耳中。走近一看,讲解员任云珠正在陈家坡会议旧址的展馆门前打着快板,向游客们宣讲红色故事。
“‘打快板、讲故事’是咱们这儿的特色讲解活动,受到游客广泛欢迎。”任云珠说,7月以来,陈家坡会议旧址天天都是爆满。尤其是沉浸式情景党课和现场教学课程,多方位还原历史,让党员干部深刻学习领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品格和奋斗精神。
近年来,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在这股浪潮下,铜川市积极盘活资源,多措并举擦亮“红色名片”,持续推进红色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推出了许多个性化、多元化的旅游特色项目,受到游客喜爱。
2 场景新 主题活动丰富多样
每当夜幕降临,在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金延安红色旅游景区,大型红色歌舞剧《延安十三年》都会准时开演。晚上8时许,随着音乐声响起,现场观众在演员的引领下走进“城门”,开启跨越时空的沉浸式观演体验。
“虽然这两天天气很热,但孩子们的热情都很高。看这个表演,主要是想让他们了解革命先烈的故事,让革命精神传承下去。”山东游客王紫凝趁暑期带着儿子和女儿出游,第一站便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以历史史实为依托,以历史人物为主体,《延安十三年》在演出中贯穿了全新的高科技互动装置,以沉浸式演出、行走式观看及体感互动等多重感官体验,全新演绎了一段“红色经典”。
“这是一部‘有筋骨、有温度’的作品,不论是音效、灯光,还是演员的表演都很到位。自始至终,我都能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坚定初心。”王紫凝说。
自5月19日复演以来,《延安十三年》共接待游客2万人(次)。“我们复原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延安街景,选取当时的典型人物和故事,通过声光电融合的技术创新手法和互动式、沉浸式的表演形式,让游客在观演中更好地接受精神洗礼。”陕西旅游集团延安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光辉称,为了提升游客观演体验,演出还加入了陕北民歌、陕北说书等元素,让游客在进入演出那一刻,便如同穿越一般。
和延安一样,照金的红色旅游也融入了时尚元素,受到青少年的喜爱。记者在照金沉浸式红色科创体验馆看到,30多名小游客身穿红军服,现场参与红色革命主题“密室逃脱”游戏。游戏需要闯过8道关卡,党史知识是其中的重要线索。孩子们要在一轮轮密码破译过程中,想办法“突破重围”。
“这个游戏将陈家坡会议、薛家寨保卫战等照金革命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串联起来,引导青少年赓续红色血脉。”照金沉浸式红色科创体验馆相关负责人称,“通过这样的体验可以增强红色文化对游客特别是青少年的吸引力,激励大家传承照金精神。”
眼下,实景式展演、沉浸式体验,成为我省红色旅游的关键词。这些场景新颖、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正在助力红色资源突破文物陈列、图片文字介绍等传统展陈方式的局限,搬上银幕、走上舞台,让厚重的红色历史“活起来”“会说话”。
3 路径多 文旅融合增色添彩
万木葱茏,艳阳高照。这个秋天,来西安市临潼区约一场特别的红色之旅,去浸染革命年代里最坚定的底色,去倾听烽火岁月里最感人的故事。
在临潼区华清池景区的东南角,有一座独立的园林——“环园”。园中,有五间坐北朝南的砖木结构平房。这里山水秀丽、风景宜人,也曾千钧一发、惊心动魄。1936年,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就在这里发生。
“欢迎来到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88年前,蒋介石曾两次下榻于此。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的枪声就是在这里响起……”正值暑期,有导游带着大队游客来到五间厅,感悟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时刻。
在五间厅的一面砖墙上,一道道弹痕至今仍清晰可见。“导游的讲解很专业。我们希望孩子能更好地了解历史,学习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来自河南郑州的游客韩俊涛一家四口来西安旅游了几天后感悟颇深,“以前都是在书上了解这些历史,这次终于来到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西安事变旧址文创雪糕售卖处,也有不少游客在排队购买。韩俊涛买了四种不同口味的雪糕后,和家人在五间厅门口拍照留念。而在游客服务中心的展柜前,华清宫景区推出的西安事变邮票、抱枕、明信片等文创产品也吸引了不少游客。
“这里的红色旅游、红色文创在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时,表现方式正变得更加贴近生活,游客的参与感、体验感、互动感更强。”在韩俊涛看来,这些红色资源是不仅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
骊山北麓,华清池畔,五间厅墙体上的弹孔清晰可见;兵谏亭侧,游人如织,《12·12》西安事变实景演出如期上演……临潼是一个充满历史沉淀的地方,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近年来,临潼区积极探索红色资源活化利用新路径,打造了一批具有实景体验感、互动参与感的红色文化体验基地,努力挖掘红色资源的深刻内涵,从而推动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使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临潼的红色文化。
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一幕幕历久弥新的往事……眼下,陕西的红色之旅“火”得一塌糊涂。而在这片三秦大地上孕育出的延安精神、照金精神等,也已成为弘扬红色文化、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最生动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