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王涛:“守艺人”的“三农”情结
    王涛展示庙坡陶瓷产品。

  本报记者 靳天龙 文/图
  炎炎夏日,在镇安县永乐街道庙坡村的乡间沃野,道路两侧绿植成行,陶瓷非遗宣传标语和展示品点缀着古朴乡村,错落有致的农家庭院沿道路曲折蜿蜒,一幅和美乡村山水画卷展现在眼前。
  6月27日,记者走进庙坡村村委会大院的陶瓷非遗基地,看到制陶工位上的师傅们正有条不紊地操作着手中的工具,进行打泥、拉坯、修坯、上釉、绘画……发展陶瓷产业,离不开庙坡村党支部书记王涛长久以来的推动。
  记者了解到,庙坡村制作陶器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有陶碗、陶盆、瓦罐、坛、缸、瓮等 60 多个品种。2012年8月,庙坡陶器被列入商洛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王涛是土生土长的庙坡村人,对陶艺有一种特殊的情怀。2018年4月,王涛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成立了镇安县永乐街道庙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把庙坡陶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作为己任。
  王涛带领庙坡村村民拜访多位陶艺工匠,多次赴全国各地考察,并聘请江西省景德镇的陶艺师傅驻村指导。2023年,在王涛的推动下,该村建起了庙坡陶器博物馆,修复土窑1座,新建电窑1座……自此,更多游客走进了庙坡村,感受陶瓷魅力。
  “手握碗底,然后旋坯,一次成圆,最快仅需一分钟。拉坯的时候手要稳,不能抖动,动作要流畅,不能停顿……”非遗传承人房永良正在进行瓷器制作中的拉坯步骤,引得不少游客围观赞叹。“观看陶瓷工艺、体验DIY制作、参与烧窑添柴……这些活动让我们提升了参与感,体验更丰富。”来自西安的王先生说,这里山清水秀,很适合工作之余来休闲放松。
  目前,庙坡村建设了庙坡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着力打造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庙坡陶瓷技艺人才工作室+陶瓷研学基地+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现代村庄,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如今的庙坡村以立体多元的“陶瓷”文化建设项目推动庙坡陶瓷传承与发扬,吸引了众多工匠大师、游客群众和广大中小学生研讨交流、校外体验、购物娱乐、传播文化,辐射带动了三产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同时,不断提高产能,开发制作了具有镇安特色文化元素的生活器皿、手工艺陶瓷制品,持续擦亮“庙坡陶器”名片。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依托村党支部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打造具有镇安元素的手工艺陶瓷制品,同时充分利用短视频直播、电商等多种方式,对庙坡陶瓷进行销售和宣传,提高庙坡陶瓷影响力,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王涛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