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凝村干净整洁的村道。(资料图)
王军锋
看山,满目翠绿;进村,赏心悦目;入院,别致静雅……6月26日,正值盛夏,骄阳似火,笔者走进渭南市临渭区崇凝镇崇凝村,看到乡间道路干净整洁,农家小院优美宜居,美丽的村庄如明珠般洒落在青山脚下、溪河之畔,以蝶变之姿展现出乡村之美。
崇凝镇崇凝村地处渭南东塬,是渭华起义的发祥地之一。
“崇凝村出现过传奇人物,也发生过重大事件……”近年来,驻村选调生王柯森细细打磨每一次讲解,并以独特的亲和力让红色文化宣讲更出彩。“讲解员是历史和群众之间的桥梁。”这是王柯森常说的一句话。在他眼里,讲解员只有用语言讲活历史,才能搭建起展览与观众之间的桥梁,吸引更多的观众,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精神。
“不出远门,就能在潺潺溪水边,聆听山林里的鸟声,享受难得的惬意。吃饱喝足,还能在充满红色底蕴的村头巷尾走一走。”走到村里的老爷庙前,笔者一行碰上了来研学的赵女士一家四口。“趁着周末,我带孩子来这里感受红色文化。”赵女士说。
近年来,崇凝镇深挖红色资源,做足红色文章,崇凝村党支部在挖掘红色历史的基础上,依托老爷庙等教学点,组建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年轻干部志愿者等组成的10名“红色讲解员”,持续挖掘红色史实、讲好红色故事。2023年,崇凝村承接省、市区各级党组织开展的红色研学80余批次2000余人(次),进一步擦亮了“红色教育基地”的崇凝新名片。
崇凝村以前是什么样?崇凝村党员代表李高锋指着面前的涝池说:“一涨水,水面上满是塑料袋、碎布料,雨天污水横流,夏天蚊蝇乱飞……”崇凝村党支部吹响了美丽乡村攻坚战的号角,下定决心要彻底清理辖区沉积多年的“顽瘴痼疾”。崇凝村两委干部带头清扫街巷,每周进行三次义务劳动,并带头拆除乱搭乱建,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热心村民组成志愿小分队,在田间地头宣传绿色环保理念……不断为乡村增“颜值”、提“气质”,辖区群众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生活在崇凝,以后会更幸福。”看着身边越来越美的环境,村民郭柱国内心满是喜悦。近几年,崇凝村多次在临渭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观摩评比活动中夺冠。
现在,信步崇凝村,有灰白相间的新式住宅、热闹非凡的健身广场、宽阔整洁的中心大道,曾经的“脏乱差”得到治理,成了人人向往的“桃花源”。
崇凝村党支部以绿色赋能,强化支撑,依托长寿塬绿色生态优势,培育发展绿色优质良种小麦种植,以“建好一片高标农田、种好一垄优质小麦、磨好一袋精品面粉”为目标,扎实推进长寿粮产业发展。
在该村投产落地的渭南大秦绿源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潼关肉夹馍饼胚的工厂,该厂目前有3条生产线,平均每天消耗500袋面粉,生产8万张饼胚,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生产的饼胚畅销全国各地。自2022年投产以来,该厂提供就业岗位130个,人均年收入4.5万元,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
“早上送孩子上学后就来上班,下午下班接孩子回家,工作家庭两不误。”崇凝村村民王会娥是该食品加工厂的员工。聊到目前的生活状态时,她满脸笑意。
田畴披锦绣,乡野奏强音。在崇凝镇党委带领下,崇凝村产业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一幅宜居宜业、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渐次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