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夏日锄禾满地绿

  梁永刚

  农具家族中,锄头的性格木讷耿直,心思也不缜密。笔直结实的木柄,宽大锋利的锄刃,一副大大咧咧的模样。
  上千年的农耕文明长卷中,锄头是不可或缺的常用农具,既可除草、作垄、耕垦、盖土,亦能中耕、碎土、挖穴、收获。一年四季,锄头出场露脸的时候最多,从春耕过后青苗出土,到夏日田野庄稼生长,一直到秋收大忙颗粒归仓,锄头少有休息的时日。或被农人稳稳扛在厚实宽阔的肩上,或被紧紧握在结满老茧的手中,在杂草丛生的田垄上,锄头恣意游走辗转腾挪,与泥土、荒草进行着较量。
  没有握过锄头的人,很难想象锄地的艰辛,更体会不到蕴含其中的技巧。祖父是锄地的好手,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锄地没有巧儿,脚手眼要到”。这句话生动地道出了锄地的秘诀。第一个要领是步法,也叫脚法,是锄地的关键所在。锄地之时,脚步挪移有章法,讲究“一步一个脚印”,一脚踩实,便如扎根,不可随意乱动。第二个是“换势”,也叫“换手”。老把式锄地,不论地块再长,锄不到头不直腰。祖父说过,锄到地中间,直上一回腰,就有第二次、第三次,本来一个时辰就能锄完,非要花费两个小时。祖父锄地,一步一换手,即两种姿势交换使用,不仅锄得快,有章法,质量也高。锄过的地就连踩出来的脚窝也整齐规则,看上去就像开在泥土上的“脚花”。第三是眼法。锄地时,眼神要专注,一锄下去,锄掉孱弱的庄稼苗,留住那些好苗、壮苗,让作物保持正常间距。
  在我的印象中,祖父夏日锄地从来没有埋怨过天热,天越热反倒越喜欢。祖父常说,伏天晌午是下地锄草的好时候,红彤彤的日头照得越毒辣,锄掉的草晒死得也就越快。若是趁凉快锄地,断了根的草还会活泛过来,等于瞎忙活一场。
  骄阳炙烤,热浪袭人,阳光刺在赤膊锄地的农人身上,豆大的汗珠在不知蜕了几层皮、晒成黑紫色的肩膀上、脊梁上游走。汗水不是往下滴,而是向下流,无声地落入脚下的黄土地,霎时间又被蒸发得无影无踪。
  土里刨生活的祖父对农具心存敬畏,呵护有加。每次锄地归来,祖父总不让锄头落地,一遍遍擦拭着粘有泥巴的锄刃,直到锃明发亮,才轻轻地将其挂在屋檐下。那场景那神情,很像一名从战场上凯旋的将士,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握着一柄称手兵器。那种满足和神气,是源自内心的淡定和豪迈,也是挥洒汗水的从容和荣耀。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