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01月29日
寻味广货街

杨广虎
因为工作关系,近三十年来,我无数次经过宁陕广货街。虽然去广货街的线路有三四条,但是最近这些年,我还是喜欢开车从沣峪口进山,上秦岭黄河、长江分水岭,到广货街。对我而言,这是一条经典线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一路看遍秦岭南北盘山公路和峡谷峰峦不同风景,一路欢歌笑语向着诗和远方行走。
广货街其实是一条不长的道路,位于秦岭南麓宁陕县,是西安、商洛、安康和长安、鄠邑、柞水、宁陕三市四县的交会处。广货街自古就是人流、物流的咽喉地段,恰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秦岭颈项上。这里群山连绵、重峦叠嶂、物产丰富,素有“西安后花园,安康北大门”的美誉。
据当地老人讲,广货街从秦朝就有了,是子午古道必经之地。清朝道光年间,有汉口籍的张姓贡生在此经商发迹,形成有规模的街道,得名“广汉街”,因属西安、汉中、安康往来交通要道和商货交易地,后讹传(转音)为“广货街”。
我去过许多名镇古街,大多是因为交通便利、人口聚集、商贸交流盛行而不断发展繁荣,成为当地人以及外地商家物资、文化汇集交流宝地,广货街也不例外。仅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广货”二字,足以证明这里的物资丰富,交易繁忙。广货街成了“中转站”、“办事处”、“交易场”,是赶集、跟会、办年货的好地方。
每年冬天,街上店铺那一排排高挂的色泽鲜艳的腊肉,既是食尖美食,又是特色风景,更是广货街的标志。腊肉又叫熏肉,是秦巴山区一带的特产,是当地人请客送礼的佳品。当地老百姓自家生产,由黑毛猪做成。黑毛猪是当地土猪,用当地的草料喂养,需要饲养一年才可出笼。
当地人加工制作腊肉的传统习惯不仅久远,而且普遍。每逢腊月,“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户户杀猪宰羊,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其余用食盐腌制,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调料,放入缸中。十几天后,用粽叶绳索将肉串挂起来,风干几天,再加工制作。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干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成。熏好的腊肉,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不仅风味独特,还营养丰富。广货街上的腊肉保留了色、香、味、形俱佳的特点,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誉。每次经过,我都要买些腊肉自己吃或送人。
行走在广货街,风从耳边吹过,尽享秦岭南北美景。春季杨柳新枝,鸟语花香;夏季绿意盎然,树木繁盛;秋季层林尽染,野果飘香;冬季冰封雪飘,银装素裹。在广货街,我经常一个人走在古街上,寻找记忆中的味道。这种味道,不仅有腊肉的味道,还有乡土的清香,更有回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