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01月10日
秦腔婆
张峰青
热爱秦腔,把秦腔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她就是这样的人。因为辈分较高,所以村里人叫她“秦腔婆”。听人说,秦腔婆曾经唱过几天的秦腔戏,后来跟随村里一位唱老生的人去了剧团。在学习唱戏当中,她肯吃苦,如倒立、卧鱼、筋斗等动作,都可以做得很到位,但就是唱腔不好。准确地说,是她的音色不好,是一种天然的粗嗓音,农村人把它叫“破锣腔”。
在一些武打戏中,秦腔婆能挑起大任,但在一些文戏中,只能让别人替换自己。但这样唱戏也不是长久之计,后来又因为一些纠纷,最后她离开剧团,回到村里。不久,她就嫁给本村一位小伙。秦腔婆对秦腔太着迷了,大清早起床做饭嘴里哼唱的是《虎口缘》,中午下地劳作唱的是《梁秋燕》,晚上看电视也一定要锁定戏曲频道。再如《斩李广》中的七十二个再不能,还有《下河东》中的三十六哭,她都能一字不落地唱下去。
秦腔婆高兴的时候唱秦腔,悲伤的时候也唱秦腔,虽然没有观众,完全是自娱自乐,但足以看出她对秦腔的喜爱。就为听戏唱秦腔,当年结婚的时候,秦腔婆提出的条件就是要允许她唱戏,哪里有庙会,要支持她赶会。秦腔婆最引以自豪的是嫁给一位能包容自己、同样喜欢听秦腔的老伴。闲暇时,秦腔婆边做针线边唱戏,老伴就静静地坐在旁边听。为了让秦腔婆方便听戏,老伴卖了地里的马铃薯,从城里买回来一台收音机,让她每天下午听戏曲节目。
后来,电视台有了“秦之声”栏目,秦腔婆每期必看,并让儿子买了一台电视机。每到周三的晚上,她就跟着电视里的演员一块唱。秦腔婆最喜欢听秦腔名家商芳会的戏曲录音,让儿子买回大量的磁带,后来又变成了碟片,最后又换成播放器。总之,秦腔婆是实实在在的戏迷。如果哪个地方有庙会唱戏,她就背上换洗衣服欣然前往。每次出发前,老伴总会叮嘱她:“好好看,回来给我学唱几段,让我也过过瘾。”
村里过事的时候,总有人家请秦腔婆唱戏助兴。秦腔婆穿上大红大紫的衣服,即兴唱几段,喝彩声此起彼落。几年后,秦腔婆还参加了秦腔戏迷节目。作为海选的演员之一,秦腔婆唱了一折《周仁回府》,也确实风光了一回。
一天,秦腔婆上山挖野菜的途中,跌倒在路旁的水渠里。等村民发现,通知家人赶到的时候,秦腔婆已经不行了。经过一番抢救,秦腔婆还是离开了人世。
秦腔婆一生喜爱秦腔。有人说,她劳作时喜欢唱秦腔,闲暇时喜欢唱秦腔,高兴时唱秦腔,哀伤时唱秦腔,就是这么一个热爱秦腔、热爱生活的人,却走得那么匆忙,真是让人惋惜。至今,村里人一说起秦腔就会想到秦腔婆。那是人们对秦腔的喜爱,更是对乡情往事的深沉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