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秦农论语
让村歌真正成为乡村“好声音”
  ■ 杨杰
  “千年红枣泥河沟,金狮银象守村头……”一曲村歌《红枣枣》让黄河岸边的古村更有“精”、“气”、“神”,唱出了村民们浓浓的幸福与乡愁。事实上,村歌的火热由来已久。尤其近几年,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与其相关的文化节庆和赛事持续举办,村歌更是成为乡村文化的新名片,蕴含着一方村史和民情,承载着群众愿景与期盼。
  近日,2023中国村歌大赛落下帷幕,全国近千首村歌作品参与角逐,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和报道。此外,今年9月,中国村歌“演艺基地”落户丹凤县,更多村歌被搬上舞台……这些皆印证着村歌迎来的新发展、新气象。
  时下,广袤乡村刮起的村歌热潮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更多活力。但不容忽视的是,热度背后不免会衍生出一些问题。形式多样的村歌赛催生了大批作品,数量井喷的状况下,质量变得难以保证;有些村歌一味追求高站位,叙事宏大,并未深入群众生活、乡村肌理;有的在创作中陷入误区,要么走大众路线,缺乏本地特色,要么太过小众,受众接受度不高,如此自然难以远播。
  当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些长在泥土里、唱在阡陌间的村歌如何能真正唱响,成为乡村“好声音”,还需要更多思考。
  好的村歌能塑形,更能铸魂。因此,村歌创作应树立精品观念,不可单纯为了创作而创作。无论词曲,都要从乡土中汲取灵感,立足地域特质,做到说真话、讲真情。在内容上要通俗,在语言上要亲切,一字一句精雕细琢,还要多听群众声音,引导其共同参与创作,发挥集体作用。只有真正引起情感共鸣,这样的村歌才更有生命、有力量。
  一村一曲一故事。村歌主角是村民,描绘的是村里景、歌唱的是村里事,要杜绝“唱高调”,就要在“实”字上多下功夫。从田间地头挖掘素材,从百姓生活汲取灵感,借助村歌讲述村庄故事,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展现新时代乡村新风貌……群众想唱爱唱,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心灵滋养,从而塑造文明乡风。
  村歌讲述着群众身边事,连着乡村的“诗与远方”。优秀的作品不是“换汤不换药”,单纯换词填空、生搬硬套,有特色、近生活才是根本。但要注意,在追求原汁原味时,也要从受众角度出发,做到本地人喜欢听、外地人听得懂。只有在内唱和外传中找到平衡,村歌的根才能不断往下伸,歌声才能越传越远。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