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基层见闻
小苹果拉动大产业
  本报记者 黄敏 通讯员 杨雪
  最近一段时间,富县羊泉镇王乐村总是被周边十里八乡的村民津津乐道。
  全村80%的耕地都种了苹果,超过三分之一的果农收入在30万元;200多户果农在县城买了房子、开上了小汽车……这都不算啥。今年10月26日,大伙种的苹果搭上了神舟十七号飞船首次“飞上”太空,不仅村里的苹果“身价”噌噌上涨,王乐村也一下子火出了圈。
  “想想自个种的苹果能到太空转一圈,还让宇航员吃到了,我这心里就激动得不行。”12月22日,提起自家苹果“飞太空”,尽管过去快两个月,但那天从电视上看到的画面,一直刻在王乐村果农杨永治的脑子里。
  王乐村地处富县五指塬腹地,村子地理位置优越,土壤和气候环境适宜种植苹果。20世纪60年代,村里开始种苹果,从刚开始25亩到现在80%的耕地都成了果园。因为独特的地理条件,王乐村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好,受自然灾害影响小。加之果农整体管理水平高,产出的苹果个头大、颜色亮、口感好,每年的苹果单价都处于富县苹果销售“高价区”,今年最高价更是达到了每斤5.5元。
  王乐村有500亩果园成了延安市第七个“飞天苹果”采购示范基地,杨永治家的20亩果园就在其中。
  杨永治是土生土长的王乐村人,今年49岁的他,平时喜欢钻研一些苹果种植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是村里务果园的“老把式”。
  “我总共务了30亩果园,都挂果了,今年卖了47万元。”提起苹果,杨永治总有说不完的话,“一亩园抵十亩田。种苹果真正给大伙带来了好光景、好生活。”
  今年,自王乐村“飞天苹果”采购示范基地建成以来,果农们以“飞天苹果”为标准不断提高种植标准,建成了200亩防灾减灾体系,全力保障苹果产业高品质、稳增收。
  眼下,天气虽冷,但在富县的沟沟坎坎间,一个个苹果园里规划整齐,果农清园、刮腐烂、除草、上肥……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
  “我们村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苹果。因为产业前景好,这些在外打工的村民大都回来发展苹果产业,目前有超过一半的村民都在县城买了房子。平时大伙住在县城,农忙时再回来下地干活,既搞好了产业,也不耽搁享受生活。”王乐村党支部书记陈卫军说,“今年,村里的苹果均价每斤4.5元,亩产量近7000斤,人均收入达3.5万元。”
  据了解,今年富县苹果总产量64万吨左右。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苹果个头较大、着色更好、商品率高,按照目前市场售价,可实现苹果总产值36亿元以上。
  “像王乐村果农这样靠着发展苹果产业发家致富的村子,在我们这儿不在少数。”富县副县长李宏柱称,接下来,富县将紧抓延安创建全国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机遇,以创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全省有机产品示范区为抓手,大力实施苹果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创建、产后处理和产业融合“五大工程”,持续做强供给链,做精加工链,做宽销售链,使富县苹果销得更远、卖得更好。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