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秦农论语
让“微监督”发挥大能量
  ■ 黄敏
  近日,汉中某地村级监督管理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工作中发现乡村建设和群众生活中的小问题、小矛盾,并抓住关键、寻根问源,为当地群众解决了许多困扰已久的烦心事、揪心事,赢得了群众认可,彰显出基层网格化“微监督”、“微治理”的大能量。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繁杂琐碎,党员干部既要上接“天线”,更要目光向下、脚步向下、身子向下,多到田间地头话家常,更好地倾听群众心声,发现细小的问题矛盾,以便“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作为基层治理网格的最小单元,“微监督”、“微治理”正是从小处着手,从末端发力,在细微处下功夫,在堵点源头找“症结”。如此一来,不仅有利于管好基层“微权力”,也有助于压实“微责任”,把党员干部推到一线、推到群众中“望闻问切”、“把脉开方”,进一步推动矛盾问题高效破解。
  众所周知,基层工作面广、权力大,特别是微小权力涉及方方面面,关系着民生底色,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有效的监督制约,很容易滋生“微腐败”。换言之,“微权力”要为民所用,成为乡村发展、群众幸福生活的“助力”,就要监督到位、规范运行。而“微监督”是基层整个权力系统的“毛细血管”,权力运行到哪儿,监督就延伸到哪儿,时时刻刻跟进、纠偏,让党员干部始终在“阳光坦途”上谋事干事、用权行权,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微权力”健康规范运行,成为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加速器”。
  群众事无小事。“微监督”之所以发挥大作用,在于它坚持问题导向,善于瞄准身边的鸡毛蒜皮问题,哪里有群众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工作就在哪里开展,引导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发现问题,找准堵点、痛点。只有摸准“脉”、开好“方”、配好“药”,才能把问题矛盾化解在最小网格,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也就迎刃而解。从这方面来看,“微监督”促进“微治理”,“微治理”撬动大民生,两者相辅相成、紧密融合,都是推动基层高效治理的好帮手。
  小细节决定大格局,细微处彰显好作风。管好“微权力”,提升微治理,把群众烦心事变成安心事,把群众不满意变为满意,离不开“微监督”的持续发力。只有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以群众意见为“晴雨表”,在小细节、小事上下功夫,通过“微监督”及时解决一个又一个“微痛点”、“微堵点”,才能夯实基层治理“主阵地”,畅通乡村振兴“大动脉”,让基层社会更有温度、更有亮点,让群众幸福生活更有“质感”、更有滋味。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