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04日
“绿”满园




本报记者 赖雅芬 黄敏
在陕西,果农聊天,三句话不离苹果:树咋栽才好成活?枝咋剪才能多结果?果子咋管才能卖上价……说千道万,不如一干。种出绿色有机的好果子是关键。减肥减药、豆菜轮茬、枝条还田……在一次次摸索实践中,陕西苹果生产向绿、品质向优,果园里“绿”意渐浓,满目皆新。
又忙活了一天,晚上头挨到枕头时,林秋芳浑身像散架了一样。揉了揉脖子,美美地展了展腰,等她彻底缓过劲来,瞌睡又没了。
11月23日晚上,尽管累得不想动弹,可林秋芳翻来覆去咋都睡不着。脑子歇不下,人就容易想东想西。她把当天的订单在心里过了一遍,又把第二天要发的货细细地想了想,确定一单都没有漏掉,才放下心来。
自打种了有机苹果,林秋芳的果园从里到外都透着“绿”,经常是果子还在树上,就被预订完了。
1 植绿
林秋芳要种“有机苹果”!
2015年,这阵风儿在渭南市白水县林皋镇北马村刮起时,谁听了都是两眼一翻、鼻子一哼:“啥是有机?闹不清从哪儿学来的洋词儿,看她能折腾出个啥!”
刚开始,林秋芳听见人家背后“编排”她,还觉得脸上烧得慌。时间长了,她也想通了:“咱又没做亏心事,有啥不敢见人的。”
其实,不光村里人不理解,林秋芳的家人起初也觉得这事不靠谱。“万一弄不成,赔了钱不说,唾沫星子都能把人淹死。”丈夫许军杰也不停地劝她。
当时,绿色转型已成为陕西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所趋,加上市场对有机苹果需求越来越旺,好果子卖钱是迟早的事。认定了这一点,林秋芳下决心一条道走到“黑”。
林秋芳胆子大,这在北马村都“挂上号”了。不管是种庄稼还是务果园,她都想干到人前头去。既然打定主意走“有机”这条路,不弄出个名堂来她就不会放弃。“想干就干吧,说不定还真是一条好出路。”道理讲了一大堆,好话说了一箩筐,林秋芳还是“油盐不进”,最后许军杰也没招了,只能配合。
自家的地不够,那就再流转;老品种不行,干脆全换成新的……心里的“草稿”打得再美,要想桩桩件件都落实,一样儿也离不了钱。牙一咬,脚一跺,两口子拿出多年攒下的家底儿,再赔着笑脸,跟亲戚朋友借了个遍,这才把建有机果园的钱凑齐了。
手里有了票子,林秋芳脚底下跑得更欢了。想种出真正的“有机苹果”,化肥铁定不能用,得多上些农家肥。不光这些,提高果园植被、改善果园生态是关键。“三五十方肥不够,那就再多来些,先把地养肥了再说。”林秋芳说。
苹果树抽芽那天,天上一丝云都没有,日头晒得人心里暖暖的。跪在筷子粗的树旁,林秋芳直直地瞅着那些毛茸茸的嫩芽出神。“一棵树绿了,整个园子也快了。”迎着春天的阳光,林秋芳站起身,拍了拍腿上的土,去呵护她种下的那片“绿”。
2 探路
树栽下了,再按以前的老路子走,肯定行不通。建园前,林秋芳一门心思想搞生态有机和间作套种,可轮到“真刀实枪”地干时,她还真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咋办?请教“老把式”吧,他们虽说经验丰富,但到底是老和尚念经——没啥新套儿;自己琢磨着来吧,万一弄不成,岂不是白白往水里撇钱——听响声呢。熬煎来熬煎去,林秋芳还是没有主意。
“这也不成那也不成,到底咋弄?叫我说,一开始你这方向盘就没把好,把车开到沟里去了。”一向老好人的许军杰也忍不住埋怨起来。
“碌碡推到半坡了,再难都得努把劲往上走。你再别嘟囔了,我来想法子。”虽然嘴上的话硬,可林秋芳心里也没底。
但她知道,开弓没有回头箭,再难也得朝前走。上外地参观、找专家请教、从网上学习……最终,她给自家的果园摸索出了一条新路——改良土壤有机质,树行间种花种草种药材;减少面源污染,园子里不打农药不上化肥。
头绪有了,咋个操作还是个头疼事。看着脚边堆的这种子那种子,林秋芳心一横,干脆给50亩园子划出几个片区:东边种野菊花,西边种蒲公英,中间种大豆。还别说,这个法子真不错。果园里植被多了,土壤疏松了,空气变好了,一个保水保墒、生物链延长的自然小生态系统慢慢形成了。
夏天,人家果园里的草都锄得光净光净的,该打药打药,该上肥上肥。再看林秋芳的园子,树枝上挂着粘虫板,树底下一片绿油油。没事的时候,她就爱坐在地头,看着眼前的风景。有人说她胡整,种的草疯长,把树的营养都抢光了。林秋芳听了光笑不说话,埋头干着手底下的活儿。
一年后的2016年,“算黄算割”的鸟叫声响遍麦田的时候,林秋芳头一年栽下的树已经蹿高了一大截,原来稀稀疏疏的园子眼见着变密了。随便在哪棵树底下挖一锨,土壤散散的,墒情美得很。
3 转机
为啥对“有机苹果”这么执着?“就算不为自个,也得为娃打算。”林秋芳说,这些年,她被刻在身上的“穷”字整怕了。
有一年,眼看着两个娃快开学了,丈夫打工的钱迟迟到不了手。一狠心,她把树上正着色的果子摘了,把屋里几袋子小麦也卖了,结果学费还差50元。
为了借这50元,林秋芳出东家进西家,又是说软话又是打包票,差不多把一辈子没看的脸色都看完了。“咋都要换个活法,再不敢叫下辈人跟着受难。”钱虽然借到了,但她心里却不是个滋味。
自从建了有机苹果园之后,林秋芳家的日子开始有了转机。她忘不了2017年的那个秋天,长了两年多的苹果树更壮了,枝枝杈杈间,卸了套袋的果子一个赛一个好看。
“红的是瑞阳,黄的是瑞雪,都是新品种。”林秋芳说,“这些果子金贵着呢,不敢磕了碰了。”
也是那一年,当地普通苹果卖价1公斤只有4元多,还得提前找销路,林秋芳家的苹果1公斤10元多,不出地头就被抢空了。果子卖完后,林秋芳一算:刨去每亩地多投入的3000元,亩均收入比老品种翻了三番!
一年的收入就是“天文数字”,两年、三年呢?五年、十年后又是个啥光景?林秋芳激动地说:“光是想想,都感觉心要跳出来了。”
往后的光景真不一样了!好果子能卖上好价钱,林秋芳胆子更大了。扩规模、优品质、树品牌、申请有机认证……如今,林秋芳的有机果园从最初的50亩发展到了207亩,每一颗果子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秋林芳果。
自家日子过好了不算啥,大伙一起往前奔才是正主意。有了那207亩园子“兜底”,林秋芳咋折腾都不怕。又是搞“果园托管”,又是上新式设备,她还做起了苗木生产销售,把越来越多的农户“镶”到了苹果产业链上。
有了经验,有机苹果的路子就越走越顺。今年,林秋芳又建了100亩有机果园。开春后,新栽的幼苗长出了新芽,几十位工人从早到晚在园子里抹芽、除草、浇水。闲下来的时候,林秋芳总爱到地头转一转,去看看那些嫩嫩的芽子。
这几天,虽然果园里的果子已经摘完,但树行间的三叶草还是绿油油的。林秋芳扒开树下的保墒膜,露出一层厚厚的农家肥。在她眼里,这些花草、这些肥料正孕育着越来越多的“绿”。等到来年,不光她的园子,还有更多的果园也会吐出新绿,那是郁郁葱葱的“生态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