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27日
厚植生态底色 赋能绿色发展
本报记者 方腾
冬日的宁强县青木川古镇古朴安详,依山傍水,四季皆美。游客们三五成群地漫步在青石板街道上,街头的吆喝声打破了小镇的宁静。
布置茶楼、安排客人入住、组织游客观光茶园……11月13日大清早,青木川古镇瞿家大院民宿负责人鲜冬梅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我们民宿被茶园环绕,开门见绿、入目皆景的风光吸引了很多游客,一到旺季常常一房难求。”
近年来,宁强县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质量打造“两山”典型转化模式,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现生态经济和生态价值融合提升。
好生态带来好光景。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依靠好生态纷纷吃上了“旅游饭”,增收底气越来越足。“这几年,我们这儿的旅游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吸引了很多人回来就业创业。我去年回来后就在这里上班,离家近,工作也轻松。”鲜冬梅说。
从护绿增绿到增收致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正是我省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2018年,陕西召开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出台《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成立陕西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印发陕西省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等,建立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等工作机制,实现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覆盖。同时,陕西铁腕开展蓝天保卫战、系统实施碧水保卫战、稳步推进净土保卫战。
此外,我省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大力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县推进”试点行动,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累计完成了6188个行政村(安置点)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一项项有力举措,推动陕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地见效。
村庄环境美了,绿水青山“高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好价值”,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这两年,榆林市横山区积极探索生态农业发展新路径,充分利用无定河种稻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稻渔立体生态种养产业,奏响了生态惠民、生态振兴的动人乐章。“我们‘水中有稻,稻中有蟹’的生态种养模式不仅守护了无定河生态,更让村民实现一地双收。”提起村里的产业,响水镇驼燕沟村党支部书记乔俊宏喜上眉梢。
近年来,我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探索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实践路径,加快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
秦岭生态环境状况评价为“优”,渭河成为造福三秦儿女的“幸福河”,黄土高原成为全国增绿幅度最大的区域。目前,全省共有16个县(区)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9个县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冬日的宁强县青木川古镇古朴安详,依山傍水,四季皆美。游客们三五成群地漫步在青石板街道上,街头的吆喝声打破了小镇的宁静。
布置茶楼、安排客人入住、组织游客观光茶园……11月13日大清早,青木川古镇瞿家大院民宿负责人鲜冬梅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我们民宿被茶园环绕,开门见绿、入目皆景的风光吸引了很多游客,一到旺季常常一房难求。”
近年来,宁强县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质量打造“两山”典型转化模式,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现生态经济和生态价值融合提升。
好生态带来好光景。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依靠好生态纷纷吃上了“旅游饭”,增收底气越来越足。“这几年,我们这儿的旅游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吸引了很多人回来就业创业。我去年回来后就在这里上班,离家近,工作也轻松。”鲜冬梅说。
从护绿增绿到增收致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正是我省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2018年,陕西召开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出台《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成立陕西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印发陕西省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等,建立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等工作机制,实现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覆盖。同时,陕西铁腕开展蓝天保卫战、系统实施碧水保卫战、稳步推进净土保卫战。
此外,我省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大力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县推进”试点行动,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累计完成了6188个行政村(安置点)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一项项有力举措,推动陕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地见效。
村庄环境美了,绿水青山“高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好价值”,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这两年,榆林市横山区积极探索生态农业发展新路径,充分利用无定河种稻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稻渔立体生态种养产业,奏响了生态惠民、生态振兴的动人乐章。“我们‘水中有稻,稻中有蟹’的生态种养模式不仅守护了无定河生态,更让村民实现一地双收。”提起村里的产业,响水镇驼燕沟村党支部书记乔俊宏喜上眉梢。
近年来,我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探索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实践路径,加快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
秦岭生态环境状况评价为“优”,渭河成为造福三秦儿女的“幸福河”,黄土高原成为全国增绿幅度最大的区域。目前,全省共有16个县(区)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9个县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