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17日
别让“假助农”害了真口碑
■ 方腾
近几年,随着网络的兴起,农村电商、直播经济逐渐活跃在田间地头,开辟了一条网络助农新路子。一部手机,拉近了城乡距离,为农特产品插上“云翅膀”,奏响“网络助农”最美和弦。
然而,近段时间,出现了不少虚假助农的案例。个别主播为博取流量伪造虚假内容,披着“助农”的外衣牟取私利,让“助农”蒙了尘。
公益助农本是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可帮助当地农特产品打开销路,带动就业、助力振兴。但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后,成为他们摆拍卖惨、销售假冒产品、肆意敛财的途径。这不仅消费了网友的善意,伤了消费者的心,还砸了当地农特产品的口碑。
对于直播间购买产品的消费者来说,恶劣的“假助农”行为给他们造成的不仅是经济损失,更消耗了他们的善心和真诚。同时,“卖惨营销”的方式会扰乱当地市场,损害农民利益,给地域特色品牌形象抹黑。农特产品树立品牌“走出深闺”不容易,虚假宣传、销售假货会严重破坏其品牌形象,透支消费者的信任,一旦信任坍塌,很难重建。
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十分必要。相关网络监管部门要担起责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强化网络信息内容监管,积极构建清朗的网络环境,让正能量充盈网络空间。
网络平台要加强信息监管力度,做好“把关人”,对类似信息的发布应严格审核,提高发布门槛。同时,要规范平台规则,保证投诉举报渠道畅通。如果发现类似“悲惨营销”的账号,应给予一定的惩处,杜绝此类现象。此外,消费者应提高防范鉴别意识,科学理性消费,谨防爱心被骗子利用。
只有监管部门、平台、社会协同发力,才能营造规范有序、天朗气清的网络生态,做到真正助农爱农。
近几年,随着网络的兴起,农村电商、直播经济逐渐活跃在田间地头,开辟了一条网络助农新路子。一部手机,拉近了城乡距离,为农特产品插上“云翅膀”,奏响“网络助农”最美和弦。
然而,近段时间,出现了不少虚假助农的案例。个别主播为博取流量伪造虚假内容,披着“助农”的外衣牟取私利,让“助农”蒙了尘。
公益助农本是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可帮助当地农特产品打开销路,带动就业、助力振兴。但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后,成为他们摆拍卖惨、销售假冒产品、肆意敛财的途径。这不仅消费了网友的善意,伤了消费者的心,还砸了当地农特产品的口碑。
对于直播间购买产品的消费者来说,恶劣的“假助农”行为给他们造成的不仅是经济损失,更消耗了他们的善心和真诚。同时,“卖惨营销”的方式会扰乱当地市场,损害农民利益,给地域特色品牌形象抹黑。农特产品树立品牌“走出深闺”不容易,虚假宣传、销售假货会严重破坏其品牌形象,透支消费者的信任,一旦信任坍塌,很难重建。
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十分必要。相关网络监管部门要担起责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强化网络信息内容监管,积极构建清朗的网络环境,让正能量充盈网络空间。
网络平台要加强信息监管力度,做好“把关人”,对类似信息的发布应严格审核,提高发布门槛。同时,要规范平台规则,保证投诉举报渠道畅通。如果发现类似“悲惨营销”的账号,应给予一定的惩处,杜绝此类现象。此外,消费者应提高防范鉴别意识,科学理性消费,谨防爱心被骗子利用。
只有监管部门、平台、社会协同发力,才能营造规范有序、天朗气清的网络生态,做到真正助农爱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