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17日
杨家河村的致富“薯”光
本报记者 黄敏 通讯员 吴龙迪
11月2日,延安市富县吉子现便民服务中心杨家河村村委会广场热闹非凡,两排长长的桌子上,整齐摆放着还沾有泥土的各色新品种红薯,以及红薯干、红薯条和红薯稀饭、烤红薯。
“地洛河村种植的秦薯5号红薯适合做红薯干、脆片,而且苗子便宜。”“我们弥家川村和杨家河村一样,种植火焰山红薯,口感好得很。”“咱们靠着葫芦河,田里土壤含沙量大、土层厚、水源足,只要苗子选得好,高产不是问题。”……现场,各村代表边品鉴边说着想法。
掰开一个有些烫手的红皮烤红薯,那独有的香甜令人食欲大增;蒸好的红薯一入口,软软糯糯又是另一番滋味;炸好的红薯干、红薯片吃起来甜度很好,还混合着植物油的香味,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零嘴。
“咱们川道地区地理位置受限,产业上一直是以玉米为主,虽说种植较为简单,但是1亩玉米的纯收益只有几百元,想要增收就要另辟蹊径。”一一品尝之后,吉子现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张广林深有感触地说,“今年是杨家河村种植红薯的第五年,从一开始的10亩红薯、7户种植户发展到如今的512亩红薯、46户种植户。靠着新品种红薯,大伙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2019年,经过多次外出学习、汇总研判,吉子现便民服务中心选定葫芦河流域的杨家河村、三川驿村、河南村试种红薯。刚开始种的时候效果不好,种出来的红薯个头小,亩产不高,自然也卖不上价。“好在乡亲们很支持这项特色产业,当年的红薯虽然品质差一点,但还是销售一空,这也让最初的种植户坚定了信心。”张广林说。
“我是最早一批种植红薯的,现在大家叫我‘产业大户’,网友还管我叫‘红薯哥’。其实,我是个农民,就想着好不容易有了奔头,咋都得种出效益来。”杨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杨小军既是村里的“当家人”,也是发展红薯产业的“带头人”。
刚开始种植红薯时,每个藤蔓上只结了一两个红薯,还迟迟不见长,这可把杨小军急坏了。“咱们县农业农村局还是很给力的,当时我把这个问题刚上报,隔天就有农技专家下来指导,根据我们村的实际情况重新帮我们确定了种植策略,当年村里的红薯亩产量达2000公斤。”杨小军高兴地说。
“产量上来了,需要的劳力就多了,相应的投入也多了。我就想着能不能通过现代化手段,减少这方面的投入。”有了想法,杨小军说干就干。当年,他就以村两委的名义成立了农机合作社,配置了旋耕机、挖红薯机、起垄覆膜施肥一体机,让红薯种植变得更加省时省心。
“我是2020年开始跟着小军种红薯的,现在发展了7亩,按市场价一斤能卖到3.5元至5元,保守估计今年光红薯就能收入10万元。”种植户杨永高兴地说。
这几年,在产业带头人的带动下,吉子现便民服务中心的红薯总面积已经发展到750亩,按照亩均8000元收益计算,可为红薯种植户带来600万元收益。家门口有了致富的新路子,村民们的干劲更足了。
11月2日,延安市富县吉子现便民服务中心杨家河村村委会广场热闹非凡,两排长长的桌子上,整齐摆放着还沾有泥土的各色新品种红薯,以及红薯干、红薯条和红薯稀饭、烤红薯。
“地洛河村种植的秦薯5号红薯适合做红薯干、脆片,而且苗子便宜。”“我们弥家川村和杨家河村一样,种植火焰山红薯,口感好得很。”“咱们靠着葫芦河,田里土壤含沙量大、土层厚、水源足,只要苗子选得好,高产不是问题。”……现场,各村代表边品鉴边说着想法。
掰开一个有些烫手的红皮烤红薯,那独有的香甜令人食欲大增;蒸好的红薯一入口,软软糯糯又是另一番滋味;炸好的红薯干、红薯片吃起来甜度很好,还混合着植物油的香味,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零嘴。
“咱们川道地区地理位置受限,产业上一直是以玉米为主,虽说种植较为简单,但是1亩玉米的纯收益只有几百元,想要增收就要另辟蹊径。”一一品尝之后,吉子现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张广林深有感触地说,“今年是杨家河村种植红薯的第五年,从一开始的10亩红薯、7户种植户发展到如今的512亩红薯、46户种植户。靠着新品种红薯,大伙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2019年,经过多次外出学习、汇总研判,吉子现便民服务中心选定葫芦河流域的杨家河村、三川驿村、河南村试种红薯。刚开始种的时候效果不好,种出来的红薯个头小,亩产不高,自然也卖不上价。“好在乡亲们很支持这项特色产业,当年的红薯虽然品质差一点,但还是销售一空,这也让最初的种植户坚定了信心。”张广林说。
“我是最早一批种植红薯的,现在大家叫我‘产业大户’,网友还管我叫‘红薯哥’。其实,我是个农民,就想着好不容易有了奔头,咋都得种出效益来。”杨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杨小军既是村里的“当家人”,也是发展红薯产业的“带头人”。
刚开始种植红薯时,每个藤蔓上只结了一两个红薯,还迟迟不见长,这可把杨小军急坏了。“咱们县农业农村局还是很给力的,当时我把这个问题刚上报,隔天就有农技专家下来指导,根据我们村的实际情况重新帮我们确定了种植策略,当年村里的红薯亩产量达2000公斤。”杨小军高兴地说。
“产量上来了,需要的劳力就多了,相应的投入也多了。我就想着能不能通过现代化手段,减少这方面的投入。”有了想法,杨小军说干就干。当年,他就以村两委的名义成立了农机合作社,配置了旋耕机、挖红薯机、起垄覆膜施肥一体机,让红薯种植变得更加省时省心。
“我是2020年开始跟着小军种红薯的,现在发展了7亩,按市场价一斤能卖到3.5元至5元,保守估计今年光红薯就能收入10万元。”种植户杨永高兴地说。
这几年,在产业带头人的带动下,吉子现便民服务中心的红薯总面积已经发展到750亩,按照亩均8000元收益计算,可为红薯种植户带来600万元收益。家门口有了致富的新路子,村民们的干劲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