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林长+”:治林守绿护出好生态
  本报讯(记者 黄敏)大美山水,绿色林海。从秦巴腹地到黄土高原,冬日的三秦大地可胜春朝。11月13日,站在安康市岚皋县石门镇大河村一处山坳远望,连绵群山层林尽染,成片的核桃、猕猴桃等经济林产业园遍布其中。
  一大早,村党支部书记陈吉术就和镇上派出所的民警往山上走去,开始了巡山护林工作。“我们这里山大林深,这两年,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发展得好,大伙都吃上了‘生态饭’。”自打当上了“林长”,陈吉术身上就多了一份巡林“清单”,只要发现问题,就第一时间上报。
  “县上开展林长和警长、河湖长、督察员、护林员等多方联动护林模式,护林力度更大了,环境也更美了。”陈吉术说,这个“林长”他越干越有劲。
  推进林长制,就要从建章立制上着手。今年,岚皋县在全县构建覆盖县、镇、村三级“林长+警长”工作体系,不仅为依法严惩破坏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等生态资源违法犯罪提供了机制保障,同时也形成了利用公安力量加强守护绿水青山的生态保护新格局。
  岚皋县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和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境内林草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林长+警长”工作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公安机关和林业部门双方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实现行政执法、刑事司法的“无缝对接”,形成生态资源保护工作合力。
  入冬以后,天气转冷,森林防火工作任务艰巨。连日来,在延安市富县羊泉镇,各村的“林长”携手当地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开启了“硬核”护林模式。据羊泉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去年以来,富县检察院充分发挥“林长+检察长”联动机制优势,全县生态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升。
  压实各级林长责任,常态化开展植树造林,以绿色生态推动产业增效……自实施林长制以来,我省不断健全运行保障机制,积极推动林长制工作走深走实。同时坚持以持续优化提升林长制管理体制机制为抓手,探索“林长+”治林护林模式,确保每一片林、每一片绿都有责任人,每个责任人都有“责任田”。全省各地呈现出好环境、好生态,林业产业呈现新变化、新发展。
  推进林长制,实现“林长治”,工作关键在“林长”。记者从省林业局了解到,目前我省已设立省、市、县、镇、村5级林长54022名,划定林长责任区58937块,在监管全域覆盖的基础上,推动资源管护向基层细化、向源头转移。全面建立林长制制度体系,确保运行规范高效。全省制定出台林长制会议、林长巡林、总林长令发布等配套制度8749项,市县召开总林长会议339次、签发总林长令315个,全省各级林长巡林16万余(次),研究解决林业重难点问题896个。一个保障有力、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持续推动林长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同时,从系统底层搭建“林长+”平台,打通林长、河湖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五长”联动通道,全省上下形成林长统筹协调、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不断擦亮生态底色,打造绿色转型发展新引擎,让老百姓从越来越绿的生态环境中得到真金白银的幸福感。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