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20日
玉米秸秆青贮忙

通讯员 贺静 本报记者 张恒 文/图
眼下,正值秋收秋种时节。10月10日,三原县陵前镇长坳村高秦家庭农场的玉米种植基地里,负责人高秦正驾驶全自动玉米青贮收割机来回穿梭,玉米秸秆瞬间粉碎,一股玉米汁液的香甜气息扑面而来。
“咱这玉米已达到青贮标准,一亩能产3吨,收益在1000元左右。这茬玉米收割后,还能种小麦哩!”高秦笑逐颜开。
玉米带穗青贮,尽快“进池”是关键。离种植基地2公里处的陕西青麦玉阳牛业有限公司的玉米青贮现场,一辆辆从地头拉运回来的新鲜玉米被源源不断倒入青贮池,准备装填压实。
“我们两个青贮池容积大概在3000立方米,能贮2000吨秸秆,现在奶牛存栏300多头,一头奶牛青贮饲料的食用量是6吨左右,这样算下来,咱这青贮池足够奶牛一年的‘口粮’了!”陕西青麦玉阳牛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程峰说。
“玉米带穗收回,从地头到牛场时间应该控制在4小时以内,时间过长会导致青贮原料氧化和营养物质损失,所以说运输时间越短越好。”三原县陵前镇畜牧站工作人员张平顺说,青贮饲草品质好、适口性好,能降低人工收获成本。秸秆作为家畜的“营养餐”,还能减少秸秆乱堆乱放,美化人居环境。
过去,养殖户饲料全靠购买,受市场、季节等多种因素影响价格波动较大,养殖成本高。近年来,三原县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统筹抓好“种、管、收、贮、用”等关键环节,构建粮饲兼顾、种养结合、绿色循环的新型农业结构,实现种植和养殖两个产业“双赢”。
“根据《关于征集2023年三原县粮改饲资金项目的通知》要求,镇上抽调专业的技术骨干人员,指导养殖户做好青贮玉米的收储工作。同时,明确目标任务,确定补助方式,明确补助标准,积极争取中央粮改饲的项目资金,努力让养殖户、种植户得到更大收益。”陵前镇镇长吴文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