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09日
粮食的分量

朱金华
我的故乡在陕南的一个小乡村,地处秦豫鄂三省交会处。过去的年月,父辈们要翻过十八盘从河南荆紫关街上挑回红薯干,赶到湖北花家河用黄豆换回大米。在我年幼的观念里,有吃食的地方一定是好地方,荆紫关、花家河是大世界,是繁华的地方。
长大后,步入社会,我在农村信用社工作,“三农”既是工作阵地,又是打交道对象,更是奋斗方向。农村这方热土有着广袤的天地,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农信人,我深知肩上的责任。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工作过程中,我深知吃饱穿暖是农民兄弟的朴素追求。无论身处哪个岗位,遇到贷款购置化肥、籽种、耕牛等生产物资时,我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服务工作。
每年春季,是农村金融工作忙碌季节,信用社要备足信贷资金,以供群众之需。夏收,可谓龙口夺食。下乡工作,时常遇见田里村民挥汗如雨的场景。田间地头办理业务过程中,若遇见乌云翻滚暴雨来袭,我便加入抢收队伍,或挥舞镰刀割麦,或捆扎麦垛,肩扛背驮,争分夺秒,抢收粮食。
村民收获满仓粮食,农信人收获真诚友谊。刚忙完夏收,又迎来金秋收获季节,掰苞谷、拔黄豆、挖花生、摘绿豆,一波忙完一波起,没得闲暇时光。贷款到期的,存款续存的,村民一天到晚都在忙碌,顾不上到信用社办理业务。农信人发挥“背包银行”精神,翻山越岭上门服务。田间地头、农家院落,随处可见农信人身影,穿着朴素,态度和蔼。村民一句:“兄弟,辛苦啦!”这便是对农信人最高的奖赏。冬天,万物沉寂,农信人依然奔波,上门回笼信贷资金,提供金融咨询服务。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国民的生命线,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大计。作为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在做好农业、农村、农民信贷服务工作的同时,把保障优质粮食生产、粮食安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贯穿于工作始终。
如今,我的家乡一样有令人向往的地方,有金丝大峡谷、闯王寨、黑龙洞等,乡村美景俯拾即是。这是全域旅游带来的盛景,是温饱后的自信,是粮食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