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09日
镇巴县以生态产业为抓手 提振乡村振兴“加速度”




徐标 杨俊卿 文/图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近年来,汉中市镇巴县坚持以巩固衔接统揽“三农”工作全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镇巴县地处秦巴山区,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镇巴县委副书记张海燕表示,坚定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发展生态产业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抓手,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多渠道加强县域全产业链建设,为产业振兴作出积极探索。
1 产业生态化 夯实全产业链根基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镇巴县委副书记张海燕表示,镇巴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立足生态、文化、民俗等资源禀赋,发挥富硒、有机、绿色等特色优势,围绕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县战略定位,以“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为方向,促进产镇融合、产村一体发展,在一二三产领域综合发力,积极探索产业振兴之路。
突出地域特色,构建绿色食药产业体系。镇巴县把绿色食药作为首位产业,以绿色、有机、生态为发展方向,做优茶产业、做大中药材产业、做强畜牧业、做精魔芋产业,培育镇巴毛尖、镇巴腊肉、镇巴天麻等8个地标产品知名品牌,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融合发展;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实现机制,完善品牌营销、产品细分溢价、市场保护治理等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和竞争力。镇巴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高山有机生态茶园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壮大、茶叶加工升级提档、区域共用品牌打造等“八大行动”,重点鼓励有规模、有前景、基础牢、效益好的企业,培育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知名企业品牌,加快茶产业高质量率先突破发展,做精做亮“镇巴毛尖”品牌,全力打造全国顶级绿茶核心产区。
聚焦集约发展,大力推进“一区多园”建设。镇巴县坚持“一区多园”,以专业化、特色化、科技化、智慧化建设为方向,加快中医药健康产业园、绿色食品工业园等园区建设,实现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展示交易、企业孵化、科技研发于一体,引进陕西本草等链主型企业和产业项目成功入驻园区;以“企业+基地+农户”为基础,采取企业抱团型、市场带动型、中介组织型、主导产业型、农科组织带动型等适应市场要求、灵活多样的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大力支持龙头企业;深化“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探索“标准地+承诺制”试点,提高亩均总产值、亩均税收、全员劳动力生产率;大力打造万亩药源基地,在以大黄和园区企业所需的品种基础上,重点打造园区周边林下经济示范带、草坝万亩药材生态种植示范基地。
发挥生态优势,培育发展农文旅康养融合发展。镇巴县依托绿水青山、天坑群地质遗迹和历史文化底蕴,开展旅游突破三年行动,打造精品景区、特色小镇、红色教育和旅游示范村,做亮品牌、做特景区、做优环境、做新业态,推进生态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依托县中医院优质中医资源,建成康养中心、养老公寓和久远康复中心,积极推动康养中心二期、九阵康养小镇建设,培育壮大医疗康养产业链;引导茶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等深度融合,充分挖掘镇巴古巴蜀茶区、茶马古道、古贡茶产地等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茶工坊等业态,讲好镇巴茶故事,丰富镇巴茶内涵,提升镇巴茶品位;兴隆镇以“云居镇巴,茶栖小镇”为主的融合发展,泾洋七里沟以茶香之家为主题的茗茶生态谷等发展模式,不断丰富旅游新兴业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带动茶旅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乡村+茶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2 运营市场化 做强全产业链支撑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小农户服务好、带动好。镇巴县坚持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抓手,持续加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建设发展力度,培育壮大市场经营主体,形成以承包农户为基础、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龙头企业为骨干的农业经营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提升县域农业产品竞争力。
政策支撑破难题。镇巴县坚持规划引领、资源倾斜、市场联动原则,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为集体经济组织投入财政扶持资金;出台《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细化路径创新、风险防控、组织保障等二十条措施,引导镇村立足各自工作实际,定准发展盘子、选对壮大路子,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资产经营、资源盘活、物业租赁、服务代管和联合合作等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新路径。
完善机制强保障。镇巴县坚持“党政经一体”的组织模式,进一步完善集体经济法人治理、经营运行、收益分配、监督管理等机制,加大项目、资金、人才等倾斜力度,强化土地、税务、金融等政策支撑,完善服务保障体系,鼓励民营资本、社会资金参与乡村项目建设、管理和运营,全面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借助“研究生助力团”“科技特派团”等科创团队力量,实现科技创新赋能乡村发展的根本改变。
联农带农稳增收。镇巴县坚持“带头人”引领发展模式,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产业大户、致富带头人等群体带动作用,全面盘活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做精做特农特产品,做大做强产业园区,大力发展民宿经济、电子商务、乡村休闲旅游、养生健康等项目;大力推行中药材“千家万户一亩药工程”,营造“户户有产业,家家能致富”的良好局面,探索联农带农多种模式,通过“以镇带村、联村发展”全新模式,“采用镇级投资公司+基地+农户+运营公司”的模式运营,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带动群众持续增收和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为解决山区县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提供有力借鉴。
3 发展集群化 提振乡村振兴速度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镇巴县坚持园区承载、项目支撑、企业引领、集群化发展,把科技和改革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发展园区经济为主攻方向,按照“一区多园”要求,盘活绿色产业园,建好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和建材工业园,坚持以“科技兴农”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化改革提效能。镇巴县归并整合县域腊肉、石材和中药材等产业,重新组建新的镇巴县产业园,构建“党工委(管委会)+”管理体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原则,理顺体制机制,降低融资成本,通过兼并盘活、腾笼换鸟、清理回购、改造提升等方式,激发园区活力,从而更好聚焦园区管理和投资服务等主责主业。
优化服务强保障。镇巴县全面推进园区水、电、气、网和标准化厂房、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生产生活服务配套;创新推进园区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入园企业项目审批,对园区企业在政府项目申报、融资担保、达标创建、观摩学习等方面给予全程服务,持续优化园区营商环境,做到要素向园区汇聚、企业向园区招引、项目向园区落地,引导同类型、全链条产业集约发展。
科技赋能增活力。镇巴县坚持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深入对接秦创原创新驱动等平台,大力推动校企、院企合作,支持文创园、众创空间、企业孵化器等平台建设,推进产业向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转型,促进供给与需求、生产与服务精准对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健全“政府+企业+电商+物流+农户”发展模式,畅通产品双向流通,积极发展直播带货,推动关联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全县新建茶园8420亩,茶园总面积达15.9万亩,生产茶叶5820吨,实现产值9.12亿元;中药材地存面积达28.6万亩,年产药材2.37万吨,产值4.54亿元;建设商品蔬菜基地2200亩,设施蔬菜基地200亩,蔬菜播种面积9.8万亩,生产蔬菜14.61万吨。围绕“4+X”产业发展,强化用地、金融、人才等要素支撑,打造8大产业链,切实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有效提振了全县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速度,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