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09月25日
和美乡村的“颜值”与“产值”
本报记者 姚远
金灿灿的稻谷、绿油油的茶山、红彤彤的柑橘……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金秋时节的天汉大地,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庭院“方寸地”
盛开“文明花”
9月14日,记者来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城固县原公镇青龙寺村,公路两旁绿树成荫,山上柑橘挂满枝头。村庄干净整洁,白墙黑瓦的民居排列有序,村主干道民居墙面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语,形象逼真的墙画抬头可见。
2017年,青龙寺村对道路、河堤、文化休闲广场、游客服务中心提升改造。农户厕所改造成无害化卫生厕所,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柑橘产业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一村一品”产业示范村,全村耕地面积5130亩,柑橘种植面积占到4304亩,年产量1.3万吨,产值2600万元。千亩橘园获得了有机食品认证,产品出口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
“我家里种了7亩多柑橘,每年收入4万多元。”青龙寺村二组村民肖俊明家里5口人,平时老两口在村里生活。儿子、儿媳和孙女在城里居住。这段时间,天刚蒙蒙亮,肖俊明便骑上电动车,赶到自家柑橘园里除草。“柑橘快成熟了,除草能让橘树多吸收养分,让柑橘长得更好,能卖上好价钱。”肖俊明说,“我栽种的橘树30多年了,普遍出现老化现象,产量减少,现在只有每年分期进行老园改造。”
“柑橘是村上的主导产业,目前全村新栽补栽老园改造1137亩,新建示范园1000亩。再过一个月,前来采摘柑橘的人群络绎不绝。”青龙寺村党支部书记徐晓琦说。
中午时分,肖俊明回到家,提上菜篮走进自家菜园采摘辣椒、小青菜。“这块空地以前是用木棍围起来,比较凌乱。从2021年开始,村上统一用栅栏打造了‘一米园子’,看起来整齐美观多了。”肖俊明笑着说,“菜园里小白菜、西红柿、辣椒啥都种,平时吃不完的蔬菜,隔三差五还给住在城里的孩子送些。”
同村白建丽的家是独院,干净整洁,门口花草长得葱郁旺盛。水冲式蹲便池、坐便器洗刷如新,墙面挂着淋浴器;客厅、卧室物件摆放整齐;亮堂洁净的厨房里,水龙头一拧,自来水就流进了盆池。
“走!跳舞去。”傍晚,道路上的太阳能灯亮了,白建丽打扫完卫生,听见广场上响起了音乐。她一边招呼隔壁邻居,一边朝乡村大舞台广场走去。
“‘一米园子’是个载体,用来引导群众爱村爱家,用勤劳的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同时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徐晓琦说。
工厂化水产养殖
强村又富民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国家级乡镇体育健身示范工程、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省级集体经济示范村……”9月20日,在城固县莲花街道莲花池村荣誉室,能感受到这个村的“含金量”。
“莲花池村位于城乡接合部,南临汉江河,东临湑水河,处在‘江’与‘河’的夹角,水资源丰富。”莲花村党支部副书记杨超打开乡村振兴规划说,产业规划了现代渔业园,包括渔业文化展示、科技研发、育苗、商品养殖、加工物流和休闲旅游。
“莲花池村域面积小,土地资源紧缺,发展立体水产养殖,密度大、产量高、品质好,不受气候、水质等因素影响。”杨超说,新建300亩稻渔共生基地和130亩的工厂化水产养殖区,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重要来源之一。
福建平潭人施金勇,是汉中福建商会常务副会长,曾经在汉中参与过高速公路、高铁和柳林机场建设。2021年到莲花池村投资1100万元,转型创立城固县立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63亩,搞起了工厂化水产养殖。
“街道和村干部帮忙申办土地等手续,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这个占地5亩的温室大棚,12个水池、地下管网、供氧设备、生活区等设施很快建了起来,主要养殖加州鲈鱼,年产鲈鱼30万斤,产值800万元,纯利润160万元。”施金勇说。
2022年,莲花池村争取苏陕协作和乡村振兴项目资金294万元,与立春农业合作,扩大工厂化水产养殖规模。“公司按照村上投资额度的10%,每年给村集体分红。剩余部分由公司负责,他们同时还承担种苗、技术和销售。”杨超说。
浙江杭州人陆志华,在老家做水产养殖20多年,经过在莲花池村考察,今年计划投资1000万元,建起占地20亩甲鱼温室大棚,10亩种苗繁殖基地。
村民蔡玮国,一边务工,一边学习养殖技术,每个月能挣3000多元。“以前学的是养鲈鱼,现在学养甲鱼和小龙虾。等我学会了技术,也想建基地发展水产养殖。”
稻香鱼跃,醉美莲花。莲花池村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将“产业兴旺 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浓墨重彩地书写在大地上。
网格探头云喇叭
乡村治理有办法
“我们村建设了数字乡村治理平台,大力实施乡村治理。”城固县上元观镇韩家营村党支部书记王成有说,安装数字探头和云喇叭,选聘35名网格员活跃在村落,深入农户宣传政策、了解家庭环境、化解基层矛盾,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村民张明庆,待人谦和,热心公益。今年春节期间,别人都在走亲访友,他坚守岗位巡逻。正月初五晚上7时许,当他巡逻到村民马某华家附近时,突然发现他家三楼房顶冒出一股股黑烟,不时还蹿出火苗。
“是不是着火了?”他快步跑到马家吆喝起来,当时马某华家正在吃“团圆饭”,并没发现自家三楼房屋着火的危险。“他们听到我的喊声,全家人就立即撤离室外,女婿赶紧拿上水管从二楼抽水喷水自救。”张明庆回忆说。
很快,村干部和消防人员都赶到现场,在周围拉起了警戒线。等到忙完,已经是晚上8时多,张明庆又开始到别的地方巡逻。
全村35名网格员,每位网格员负责24户村民。他们有时入户宣讲党的政策、有时开展反诈骗宣传、有时还负责邻里矛盾纠纷调解等。正是这些网格员,发挥着基层治理“大”能量。
韩家营村去年3月建成数智联防平台,在村主要道路交通口安装9个监控摄像头,智能对讲云喇叭8处,在交通安全、反电信诈骗、安全防汛等方面发挥了大作用。
2022年10月6日,村民何某某从集镇骑电动车返回途中,被一辆小轿车撞倒,造成骨折。交警部门调取监控查看,迅速锁定了肇事车辆,并根据视频出具了事故责任认定书。今年7月14日,村上接到暴雨预警,云喇叭提醒相关人员及时安全撤离。对于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等特殊人群,云喇叭指令网格员和干部上门协助撤离。
“全村主导产业是元胡和水稻。202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万元,村集体年增收10多万元。”王成有说,现在要教育群众争当“诚信村民”、“文明家庭”和“孝星”等,建设“村新、景美、业盛、人和”的幸福家园。
金灿灿的稻谷、绿油油的茶山、红彤彤的柑橘……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金秋时节的天汉大地,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庭院“方寸地”
盛开“文明花”
9月14日,记者来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城固县原公镇青龙寺村,公路两旁绿树成荫,山上柑橘挂满枝头。村庄干净整洁,白墙黑瓦的民居排列有序,村主干道民居墙面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语,形象逼真的墙画抬头可见。
2017年,青龙寺村对道路、河堤、文化休闲广场、游客服务中心提升改造。农户厕所改造成无害化卫生厕所,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柑橘产业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一村一品”产业示范村,全村耕地面积5130亩,柑橘种植面积占到4304亩,年产量1.3万吨,产值2600万元。千亩橘园获得了有机食品认证,产品出口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
“我家里种了7亩多柑橘,每年收入4万多元。”青龙寺村二组村民肖俊明家里5口人,平时老两口在村里生活。儿子、儿媳和孙女在城里居住。这段时间,天刚蒙蒙亮,肖俊明便骑上电动车,赶到自家柑橘园里除草。“柑橘快成熟了,除草能让橘树多吸收养分,让柑橘长得更好,能卖上好价钱。”肖俊明说,“我栽种的橘树30多年了,普遍出现老化现象,产量减少,现在只有每年分期进行老园改造。”
“柑橘是村上的主导产业,目前全村新栽补栽老园改造1137亩,新建示范园1000亩。再过一个月,前来采摘柑橘的人群络绎不绝。”青龙寺村党支部书记徐晓琦说。
中午时分,肖俊明回到家,提上菜篮走进自家菜园采摘辣椒、小青菜。“这块空地以前是用木棍围起来,比较凌乱。从2021年开始,村上统一用栅栏打造了‘一米园子’,看起来整齐美观多了。”肖俊明笑着说,“菜园里小白菜、西红柿、辣椒啥都种,平时吃不完的蔬菜,隔三差五还给住在城里的孩子送些。”
同村白建丽的家是独院,干净整洁,门口花草长得葱郁旺盛。水冲式蹲便池、坐便器洗刷如新,墙面挂着淋浴器;客厅、卧室物件摆放整齐;亮堂洁净的厨房里,水龙头一拧,自来水就流进了盆池。
“走!跳舞去。”傍晚,道路上的太阳能灯亮了,白建丽打扫完卫生,听见广场上响起了音乐。她一边招呼隔壁邻居,一边朝乡村大舞台广场走去。
“‘一米园子’是个载体,用来引导群众爱村爱家,用勤劳的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同时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徐晓琦说。
工厂化水产养殖
强村又富民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国家级乡镇体育健身示范工程、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省级集体经济示范村……”9月20日,在城固县莲花街道莲花池村荣誉室,能感受到这个村的“含金量”。
“莲花池村位于城乡接合部,南临汉江河,东临湑水河,处在‘江’与‘河’的夹角,水资源丰富。”莲花村党支部副书记杨超打开乡村振兴规划说,产业规划了现代渔业园,包括渔业文化展示、科技研发、育苗、商品养殖、加工物流和休闲旅游。
“莲花池村域面积小,土地资源紧缺,发展立体水产养殖,密度大、产量高、品质好,不受气候、水质等因素影响。”杨超说,新建300亩稻渔共生基地和130亩的工厂化水产养殖区,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重要来源之一。
福建平潭人施金勇,是汉中福建商会常务副会长,曾经在汉中参与过高速公路、高铁和柳林机场建设。2021年到莲花池村投资1100万元,转型创立城固县立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63亩,搞起了工厂化水产养殖。
“街道和村干部帮忙申办土地等手续,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这个占地5亩的温室大棚,12个水池、地下管网、供氧设备、生活区等设施很快建了起来,主要养殖加州鲈鱼,年产鲈鱼30万斤,产值800万元,纯利润160万元。”施金勇说。
2022年,莲花池村争取苏陕协作和乡村振兴项目资金294万元,与立春农业合作,扩大工厂化水产养殖规模。“公司按照村上投资额度的10%,每年给村集体分红。剩余部分由公司负责,他们同时还承担种苗、技术和销售。”杨超说。
浙江杭州人陆志华,在老家做水产养殖20多年,经过在莲花池村考察,今年计划投资1000万元,建起占地20亩甲鱼温室大棚,10亩种苗繁殖基地。
村民蔡玮国,一边务工,一边学习养殖技术,每个月能挣3000多元。“以前学的是养鲈鱼,现在学养甲鱼和小龙虾。等我学会了技术,也想建基地发展水产养殖。”
稻香鱼跃,醉美莲花。莲花池村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将“产业兴旺 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浓墨重彩地书写在大地上。
网格探头云喇叭
乡村治理有办法
“我们村建设了数字乡村治理平台,大力实施乡村治理。”城固县上元观镇韩家营村党支部书记王成有说,安装数字探头和云喇叭,选聘35名网格员活跃在村落,深入农户宣传政策、了解家庭环境、化解基层矛盾,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村民张明庆,待人谦和,热心公益。今年春节期间,别人都在走亲访友,他坚守岗位巡逻。正月初五晚上7时许,当他巡逻到村民马某华家附近时,突然发现他家三楼房顶冒出一股股黑烟,不时还蹿出火苗。
“是不是着火了?”他快步跑到马家吆喝起来,当时马某华家正在吃“团圆饭”,并没发现自家三楼房屋着火的危险。“他们听到我的喊声,全家人就立即撤离室外,女婿赶紧拿上水管从二楼抽水喷水自救。”张明庆回忆说。
很快,村干部和消防人员都赶到现场,在周围拉起了警戒线。等到忙完,已经是晚上8时多,张明庆又开始到别的地方巡逻。
全村35名网格员,每位网格员负责24户村民。他们有时入户宣讲党的政策、有时开展反诈骗宣传、有时还负责邻里矛盾纠纷调解等。正是这些网格员,发挥着基层治理“大”能量。
韩家营村去年3月建成数智联防平台,在村主要道路交通口安装9个监控摄像头,智能对讲云喇叭8处,在交通安全、反电信诈骗、安全防汛等方面发挥了大作用。
2022年10月6日,村民何某某从集镇骑电动车返回途中,被一辆小轿车撞倒,造成骨折。交警部门调取监控查看,迅速锁定了肇事车辆,并根据视频出具了事故责任认定书。今年7月14日,村上接到暴雨预警,云喇叭提醒相关人员及时安全撤离。对于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等特殊人群,云喇叭指令网格员和干部上门协助撤离。
“全村主导产业是元胡和水稻。202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万元,村集体年增收10多万元。”王成有说,现在要教育群众争当“诚信村民”、“文明家庭”和“孝星”等,建设“村新、景美、业盛、人和”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