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09月25日
龙虾肥了 产业火了
本报记者 黄敏
9月22日,在西安市临潼区新丰街道淡水龙虾繁育基地,工人们正熟练地将长成的淡水龙虾分拣、打包、装箱。这些淡水龙虾不仅色泽鲜艳,而且个头儿大、体形饱满,让一旁的基地负责人王旭升乐得合不拢嘴。
“以前我在上海工作,那边鱼多虾多。那时我就在想,要是在家乡养出龙虾,既能随时吃上美味,还能让乡亲们多一条增收路子。”41岁的王旭升从小在渭河边长大,在外工作那几年,他每次回家看到父辈们养鱼还是老一套,品种单一,收益不高。再三考虑后,王旭升辞去工作,回村成了一名创业“新农人”。
淡水龙虾通常生长在热带,很多人认为北方很难养成。但在王旭升看来,养殖的人越少说明发展的机会越大。回村后,王旭升在当地政府扶持下流转土地,修建了11个池塘,准备大干一场。然而,初次“试水”就给了他“当头一棒”。
“头一年从浙江引进了4万尾淡水龙虾种苗,由于水温过低,11个池子的种虾没一个成活。”尽管深受打击,但爱较真的王旭升很快振作起来,“养龙虾是个细心活,池水温度、溶氧量、PH值等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一个小疏忽就可能‘全军覆没’。”
在养殖过程中,王旭升发现,淡水龙虾抱卵率直接影响出苗数量。“头一批种虾不仅缺乏营养,还缺少光照。”为提高养殖效率,王旭升四处请教专家,明白了问题所在后,他及时调整养殖方式。两年后,王旭升的淡水龙虾抱卵率从最初的40%达到70%以上。
淡水龙虾在关中地区人工繁殖的突破给了王旭升极大信心。为了解决北方养殖龙虾生长周期短和繁殖问题,王旭升根据关中气候特点,在池塘中修建“池中池”,通过给池塘局部搭建大棚,提高“小池塘”水温度的稳定性,让虾苗先在“大棚”中生长,等外界温度适宜后,再进入大池塘。
“我们的龙虾种苗一部分满足周边养殖户需求,一部分发往全国各地。现在祖辈养鱼的地方,已经成了村民致富的‘聚宝盆’。”前几年,王旭升成立了集淡水龙虾人工繁育、加盟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公司,打造出了“渭渔”等品牌,并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为农户提供种苗及养殖技术指导、成品虾回收等服务。
2021年第27届杨凌农高会上,“渭渔”牌龙虾摘得“后稷奖”;2022年,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随后,在“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上,作为陕西唯一的水产养殖种养能手,王旭升榜上有名……随着小龙虾打出名气,一项项殊荣接踵而来。
“现在,我们每年稳定为养殖户供应500万尾优质的淡水龙虾虾苗。此外,我们还有龙虾品鉴体验店,凡是尝过的人,都成了临潼淡水龙虾的‘铁粉’。”王旭升的淡水龙虾个大肥美、营养丰富,市场价格平均每公斤160元。目前,公司年产淡水龙虾9万公斤,龙虾种苗和商品虾产值1500余万元,带动养殖户70户,新增就业170人。
如今,随着渭河沿岸生态持续向好,临潼区淡水龙虾人工繁育和养殖风生水起,一个内陆地区淡水龙虾工厂化养殖的产业“蓝海”初步形成。同时,立足渭河生态风光,临潼区围绕“渔业+旅游”频频布局,推进三产融合、多业态集群发展,真正让淡水龙虾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火红产业。
9月22日,在西安市临潼区新丰街道淡水龙虾繁育基地,工人们正熟练地将长成的淡水龙虾分拣、打包、装箱。这些淡水龙虾不仅色泽鲜艳,而且个头儿大、体形饱满,让一旁的基地负责人王旭升乐得合不拢嘴。
“以前我在上海工作,那边鱼多虾多。那时我就在想,要是在家乡养出龙虾,既能随时吃上美味,还能让乡亲们多一条增收路子。”41岁的王旭升从小在渭河边长大,在外工作那几年,他每次回家看到父辈们养鱼还是老一套,品种单一,收益不高。再三考虑后,王旭升辞去工作,回村成了一名创业“新农人”。
淡水龙虾通常生长在热带,很多人认为北方很难养成。但在王旭升看来,养殖的人越少说明发展的机会越大。回村后,王旭升在当地政府扶持下流转土地,修建了11个池塘,准备大干一场。然而,初次“试水”就给了他“当头一棒”。
“头一年从浙江引进了4万尾淡水龙虾种苗,由于水温过低,11个池子的种虾没一个成活。”尽管深受打击,但爱较真的王旭升很快振作起来,“养龙虾是个细心活,池水温度、溶氧量、PH值等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一个小疏忽就可能‘全军覆没’。”
在养殖过程中,王旭升发现,淡水龙虾抱卵率直接影响出苗数量。“头一批种虾不仅缺乏营养,还缺少光照。”为提高养殖效率,王旭升四处请教专家,明白了问题所在后,他及时调整养殖方式。两年后,王旭升的淡水龙虾抱卵率从最初的40%达到70%以上。
淡水龙虾在关中地区人工繁殖的突破给了王旭升极大信心。为了解决北方养殖龙虾生长周期短和繁殖问题,王旭升根据关中气候特点,在池塘中修建“池中池”,通过给池塘局部搭建大棚,提高“小池塘”水温度的稳定性,让虾苗先在“大棚”中生长,等外界温度适宜后,再进入大池塘。
“我们的龙虾种苗一部分满足周边养殖户需求,一部分发往全国各地。现在祖辈养鱼的地方,已经成了村民致富的‘聚宝盆’。”前几年,王旭升成立了集淡水龙虾人工繁育、加盟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公司,打造出了“渭渔”等品牌,并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为农户提供种苗及养殖技术指导、成品虾回收等服务。
2021年第27届杨凌农高会上,“渭渔”牌龙虾摘得“后稷奖”;2022年,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随后,在“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上,作为陕西唯一的水产养殖种养能手,王旭升榜上有名……随着小龙虾打出名气,一项项殊荣接踵而来。
“现在,我们每年稳定为养殖户供应500万尾优质的淡水龙虾虾苗。此外,我们还有龙虾品鉴体验店,凡是尝过的人,都成了临潼淡水龙虾的‘铁粉’。”王旭升的淡水龙虾个大肥美、营养丰富,市场价格平均每公斤160元。目前,公司年产淡水龙虾9万公斤,龙虾种苗和商品虾产值1500余万元,带动养殖户70户,新增就业170人。
如今,随着渭河沿岸生态持续向好,临潼区淡水龙虾人工繁育和养殖风生水起,一个内陆地区淡水龙虾工厂化养殖的产业“蓝海”初步形成。同时,立足渭河生态风光,临潼区围绕“渔业+旅游”频频布局,推进三产融合、多业态集群发展,真正让淡水龙虾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火红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