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守正创新 勇毅前行
——长庆安塞油田发现40周年管理创新综述
    长庆安塞油田精细化管理示范井场——塞135。(资料图)

    ①“砥砺前行四十载,接续奋进新时代”庆祝长庆安塞油田发现四十周年主题活动在好汉坡脚下开展。(资料图)

    ②截至目前,长庆安塞油田光伏累计发电量突破700万度。图为老侯市基地单点分布式光伏电站。(资料图)

    ③长庆安塞油田王南作业区。(资料图)

  叶青
  四十年矢志创新,四十年能源报国。回首过去,一个个管理变革的瞬间载入长庆安塞油田开发建设的史册,一张张创新蓝图拼成了长庆安塞油田未来的模样,催人奋进、充满希望。
  从塞一井喜获工业油流到年产跨越300万吨,再到油、气、新能源“三足鼎立”,从“没有开发价值”的边际油田到特低渗透高效开发的示范油田,再到资源为王、效益为本的现代化油气田……长庆安塞油田40年步履维艰,与时俱进,志在千里。
  扬改革之帆——励精图治以致远
  从波澜壮阔的石油大会战,到如今迈上建设一流油气田新征程,改革创新始终伴随着长庆安塞油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全过程。长庆安塞油田沿着一脉相承的改革创新之路,不断攻坚克难、破冰前行,迎来蝶变。
  时光年轮里镌刻着鲜明的记忆。1983年5月29日,长庆油田位于安塞以北29公里处的谭家营塞一井开钻,喜获64.5吨工业油流。自此,长庆安塞油田横空出世。1990年1月1日,“长庆石油勘探局开发公司”更名为“长庆石油勘探局第一采油厂”,其后,采油一厂六易其名,七度变迁。1995年,长庆安塞油田的开发模式被中国石油确立为“安塞模式”。1999年9月23日,长庆石油勘探局批复采油一厂重组改制实施方案,重组设立采油一厂、第一采油技术服务处,主辅分离的改革,增强了油田保障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油田主业。自此,长庆安塞油田产量每年以近20万吨的速度持续增长。1997年,长庆安塞油田原油产量突破100万吨,2004年实现200万吨,2010年跨越300万吨,在延河岸边建成了现代化的采油厂。
  2021年10月,宜黄天然气项目部所辖区块连同井、站、管线整体移交长庆安塞油田,推进实施油气一体化管理开发新模式,“稳油增气”格局初显。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和深入推进,2022年,长庆安塞油田对新能源发展进行整体部署、系统推进,从传统意义的老油田到油、气、新能源“三足鼎立”,长庆安塞油田迈上了转型发展的关键一程。截至2023年7月,长庆安塞油田四十年来累计为国家贡献原油6800多万吨、天然气7亿方,新能源发电600余万度,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石油力量。
  筑管理之基——精益至臻强质效
  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如何在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各个领域促进企业管理提升,推进油田精益管理,是建设一流油气田的必然选择。
  20世纪80年代,处于创业阶段的长庆安塞油田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的管理模式。步入90年代,长庆安塞油田在管理上推行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中心的全员、全过程质量控制的科学管理体系。近年来,长庆安塞油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持续加强“三基”工作,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形成了具有安塞油田特色的系列管理模式,并向现代企业昂首挺进。
  2016年,国际油价大幅下跌、油田开发成本居高不下……2020年,低油价狂潮风波未平,新冠疫情又席卷而至。双重冲击下,长庆安塞油田积极贯彻集团公司“四精管理”要求,油田上下牢固树立一切成本皆可控的理念,制定生产投资、安全环保、成本管控等57项硬核降控举措。广大干部员工以提质增效为宗旨,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的细节做起,实现非生产性支出硬压减,打赢了提质增效主动仗。
  推进低成本发展战略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年来,长庆安塞油田以降本增效为目的,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强化成本对标、精细资产管理、创新提质增效驱动、加大投资成本管控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实现效益管理目标。坚持低成本发展不动摇,由“管理油藏”向“经营油藏”转变,紧盯“降成本、增效益、降折耗”三大目标,推行ABCD分类管理模式。
  2022年,长庆安塞油田制定3类14项控降措施,实施“控、减、增、改”各类降控措施7312井次,全年节约成本6140万元。新发展阶段,长庆安塞油田推动油田公司“134”发展方略再落实,精细“1369”生产经营工作部署,探索以效益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完善“生产经营一体化、投资成本一本账”机制,推动“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截至2023年7月,完成提质增效5089万元。
  立创新之志——转型增效踏新程
  从“没有开发价值”到高效开发典范地位的巩固,是什么创造了高效开发的梦想与奇迹?其中,管理方式的不断转变、创新起着决定性作用。进入新世纪,长庆安塞油田结合油田管理现状和发展需求,创新形成了生产运行过程控制、生产经营一体化管理、新建再造一体化、安全环保分系统管理、“112”精细考核、星旗党支部、多彩工会、聚力共青团、特色文化等特色管理方法与机制。
  2010年,长庆安塞油田全面部署实施了老油田数字化升级改造“6153”工程,全年对6个作业区、100座站点、500座井场、3000口油水井实施数字化改造。经过三年的数字化建设,一个管理先进的“数字油田”基本建成。2022年,长庆安塞油田积极转变观念,从制度建设入手,构建“163”绩效考核体系,彻底打破“人均奖励”概念,建立“向生产一线倾斜、向艰苦岗位倾斜、向重点岗位倾斜”的正向激励机制,打破身份界限,奖金拿多少,业绩说了算,岗位贡献越大,奖金兑现越多,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积极性。
  2023年,面对油田公司最新劳效考核办法带来的新挑战,长庆安塞油田审时度势,主动作为,专题研究劳效提升工作,明确下一步工作目标。全厂上下统一思想、攻坚克难,突出抓好油气上产、优化人力资源、修订劳效考核细则、提升数字化配套程度等方面工作,不断提升劳动效率,全力为安塞油田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充足保障。
  在新时期转型发展道路上,长庆安塞油田在生产经营模式上打破常规,推行“生产技术一体化、管理技术一体化、工艺地质一体化”三个一体化的新路子。在生产组织方式上,科学应用生产“五大理念”,推行“五抓、两提、三降”生产组织工作法,持续推进重点工作项目组、工作专班运行机制,紧盯生产计划,统筹协调推进生产建设。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当前,长庆安塞油田全面落实油田公司“134”发展方略,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持油、气、新能源三大产业“携手并进”,在迈上转型发展道路上步履铿锵。
  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镌刻着长庆安塞油田不断追求管理创新的奋斗足迹。站在新时代新起点,长庆安塞油田在转型发展道路上阔步迈进,在建设一流油气田征途中勇毅前行,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征程上牢记嘱托,担当新使命,勇当排头兵。G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