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岚皋县:农场化模式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岚皋县大力培育烤烟家庭农场,不仅鼓了烟农的“钱袋子”,也为农业产业新型种植主体转型探索出可行的发展道路。图为岚皋县四季镇月坝村五组徐代玖的家庭农场。(资料图)

    技术人员在家庭农场建设现场指导。(资料图)

    岚皋县南宫山镇展望村烟草丰收,烟农刘美军喜笑颜开。(资料图)

  张建党 张新龙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转型培育,是实现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面对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农业产业劳动力严重不足的情况,岚皋县在烤烟产业发展中,通过家庭农场的组织方式,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和烤烟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并创造性推出“共享用工”模式,有效缓解了产业发展劳动力不足的压力,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其做法和管理模式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值得思考和借鉴。
  岚皋县地处陕南秦巴腹地,巴山北麓。近年来,岚皋县因地制宜,依靠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围绕“农场化组织、集约化种植、优质化提效”的农业转型发展思路,狠抓宣传引导、政策激励、配套服务等措施,极大推动了当地烤烟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快速振兴。
  据统计,岚皋县自2019年开展烤烟家庭农场种植模式以来,到2022年,烤烟产业发展呈现出“9提升2下降”的良好态势。较未开展农场化发展模式之前,烤烟特色产业种植面积由2800亩增长到4150亩,增长比例48.2%;烟叶收购数量由8556担增长到11990担,增长比例40.1%;烤烟种植平均亩产量由119公斤增长到144.5公斤,增长比例21.4%;商品烟叶上等烟比例由45.7%增长到67.3%(2021年、2022连续两年位居陕西省各种烟县上等烟比例排名第一位),增长比例34.4%;烤烟种植亩产值由3258元增长到4154元,增长比例27.5%;烟农总收入由1075万元增长到1724元,增长比例60.4%;烟农户均年收入由7.63万元增长到 20.28 万元 ,增长比例165.8%;农场带动农村留守农民务工收入由220万元增长到750万元,增长比例241%;上交县财政烟叶税收由245万元提高到330万元,增长比例34.7%;烤烟种植亩生产用工数量由20个担降低到16.3个担,下降比例18.5%;平均每亩烟田农药使用量由77元下降到63元,下降比例18.2%。
  今年,岚皋县烤烟种植面积5300亩,其中烤烟家庭农场55个,农场化种植面积4400余亩,占全县总种烟面积83%。刘美军、胡学军等一批优秀烤烟种植家庭农场的成功做法先后被多家媒体报道。在烤烟转型升级发展方面,总结提炼出的“岚皋模式”被陕西省烟草系统学习和推广,给岚皋县农业产业转型发展和乡村经济全面振兴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康庄道路。
  “三严格”筑牢农场根基
  岚皋县坚持细规划、严准入、强基础,筑牢家庭农场发展根基。一是严格调研规划。依据农场主在协调、沟通、技术、经营方面的管理能力,以及拟建农场的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等状况,科学研判,一场一策,确定家庭农场发展最适宜规模,严格禁止不经调研、没有规划的盲目发展。二是严格农场准入。制定《家庭农场培育管理办法》,县、镇、村统一制定导向性扶持政策,积极动员组织有技术、有资金、懂经营、善管理的烟农牵头领办家庭农场,坚决杜绝只图快挣钱、套项目、套扶持、套保险、套计划的人领办家庭农场。三是严格建设规范。一方面,制定《烤烟家庭农场建设规范》,积极协助农场主解决资金,土地流转、农场“三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另一方面,落实专业人员现场办公,指导农场高标准开展连体烤房、储烟室、编烟棚和生活设施配套建设,夯实农场生产经营基础。
  “三重视”推动提质增效
  岚皋县以优质、生态、安全为方向,深挖农场生产提质增效潜力。一是重视技术落实。聚焦“三月不育苗、五月不栽烟、十月不烤烟”等8个烤烟种植环节的时限化管理和14个烟叶生产重点技术,实行技术人员“一对一”、“全天候”包抓指导,把农场的上等烟比例、亩产值和售烟收益与各级包挂人员年终考核相挂钩,确保技术规范落实到位。二是重视创新应用。详细分析农场烤烟生产质量提升短板,创新烤烟漂浮育苗、小苗移栽、井窖破壁填土、鲜烟运输包装等多项技术改进,取得良好成效。三是重视减工降本。全县100%实现了漂浮育苗、烟夹编烟、生物质烤房、专业化分级等减工降本技术和管理措施应用,帮助家庭农场每亩地节约生产成本400元左右,提高农场经营效益。
  “五模式”破解用工难题
  在发展烤烟产业中,岚皋县结合农村劳动力紧缺实际,创新用工管理方式,千方百计帮助农场破解用工难、用工贵问题。一是固定用工模式。指导种植规模50亩以上的农场在烤烟生产期间固定雇用2个常年工,每提高20亩增加一个常年工的标准开展用工管理,保障农场日常用工。二是共享用工模式。年初,一户一策制定每个农场详细生产规划,便于相近农场在用工密集的生产环节实施错峰生产、共享用工,确保每个农场不误农时、每个工人不误收入。三是专业化服务模式。在育苗、分级两个环节实现100%专业化服务的同时,积极探索覆膜、移栽、无人机植保、采收四个环节的专业化服务,提升劳动质量和效率。四是劳务外包模式。在技术相对简单、时限相对宽松的整地、中耕、除草、封口、抹杈等作务环节,组织闲散零工开展整体外包劳务,让农场主省心又省力。五是小时工分模式。按工人在农场劳动时间计算,每小时记1个工分,依据工种之间繁重程度不同,对加班、夜班时间的工分实行差异化计量,月底按每个工分事先约定的价值折算兑付工资,充分调动了工人劳动积极性。
  “五到位”提升管理水平
  岚皋县坚持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要发展,全方位提升家庭农场管理水平。一是服务到位。根据农场主自身特点,将全县家庭农场按照磊、垚、众、鑫、焱“五型”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家庭农场实际需求,精准开展差异化产前扶持和“保姆式”服务指导,促进农场全面协调发展。二是培训到位。在烟叶生产各环节开始前,组织召开现场会、观摩会,对农场主进行现场培训,手把手指导,提升生产水平。三是监督到位。实行烟叶股、技术员、家庭农场“三层两级”监督机制,由包片技术员对家庭农场规范生产进行指导监督,烟叶股不定期巡查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严格考核,同时对土地流转扶持费用进行相应扣减,倒逼农场主自我加压,抓好技术规范落实。四是记录到位。指导家庭农场在日常生产中记录好生产物资、用工数量、生产设施使用维修、生活费用等账务,并对照往年同期成本增减情况,分析原因、制定对策,不断提升农场经营水平。五是安全到位。定期组织安全专干对农场安全管理进行现场检查指导,强化农场主安全意识,消除安全隐患,提升农场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实现了向安全生产要效益。
  今年,岚皋县委、县政府为进一步做精做强全县烤烟家庭农场模式,在政府经济工作会议上,决定把烤烟产业纳入全县农业主导产业,县上拿出100万元对烤烟家庭农场给予土地流转补贴,并拿出30万元对烟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给予专项扶持。同时,制定了全县“13480”的烤烟产业三年发展规划,即三年内,全县发展烤烟种植1万亩,收购烟叶3万担,建成4个烤烟种植千亩村,80个百亩烤烟家庭农场,全面实现岚皋烟区高质量发展,带动全县农业产业转型和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G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