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土地托管让村民省心又增收
  姚佩
  “土地托管给合作社,我们就可以去外面打工了。”、“自从将家里的3.5亩土地托管给合作社之后,年年有分红。”、“土地托管后可以兑钱,也可以兑粮,方便得很。”、“既省心还增产,这些年轻人大有可为。”……8月31日,在白水县雷牙镇双龙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谈及土地托管,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都在说土地托管政策好。
  让村民们赞不绝口的双龙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是由白水县一位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吴兴龙与好友刘龙伟、秦少龙于2017年共同创建的。目前,已累计托管土地1700亩,带动846户村民致富增收。
  “最初,我们办了一个小作坊磨面粉,需要收购小麦。收购过程中就想着自己种更方便。于是,我们外出考察、学习,认为土地托管模式可以借鉴。”刘龙伟说,土地入股、集约化经营后,收益分红按照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占5%(监管股)、合作社占10%(管理股)、农户占85%(投资股)、困难群众占100%(投资股)的比例进行分配。土地入股后,村民不用再耕种,土地交给合作社统一耕种管理,登记造册。小麦成熟后,由合作社、村委会或村民代表组成测产小组,以组为单位,对成熟的小麦进行测产、定量,然后减去合作社耕种、打药、施肥等投资,所获粮食归村民。收获后,村民可以根据市场价格卖粮,还可以将粮食存放在合作社的“粮食银行”。
  有了想法,三个年轻人说干就干。“第一年,大家心里都没底,也不愿意把土地给我们种。我们就给群众保底承诺一亩地100元,挨家挨户动员,第一年托管土地仅400余亩。”吴兴龙说,刚开始大家都持观望态度,次年分红时,每亩地分红330元左右,群众动心了,因为亩均收益明显高过自己种粮食。于是,2018年麦收结束后,有些群众主动加入,当年托管土地接近千亩,辐射村庄从李家卓村到周围的北井头村、南井头村、刘家卓村等,合同期限也从一年变为三年。
  “土地集中管理,可以降低成本,提升产量。粗略计算,集中管理后,一亩地的投资可减少50元~60元。”刘龙伟说,省出来的钱就可以返给农户,而且土地托管可以把以前的一些撂荒地也拾掇起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利润率。
  当然,土地托管并不都是“盈利股”。2020年,因为干旱,700余亩土地近乎绝产。“这要是农民自己种地,那可全赔进去了。还好我们以土地入股,拿到了保底收益。”李家卓村四组组长刘孝育说,每次施肥、打药、收麦,村组代表都会在田间地头监管,投资花费明明白白,大家也都放心托管。
  此外,在粮食收储方面,合作社建立了“粮食银行”,存取时间分为定期、活期,期间“粮权”不变,且无需存储费用。“粮食银行”存取自由,农民可以随时提取现金,也可以兑换成米、面、油、化肥、农药、种子等。每户一个“存折”,上面清楚地记录着每次取面、兑换、剩余粮食数量等诸多情况。
  “以前,粮食收了粮价低,自己存粮不方便还容易霉变,现在把粮食存入‘粮食银行’,要钱给钱,要面给面,特别方便。”村民元磊翻开粮食“存折”,上边清清楚楚记录着每次支取、结余情况。
  “土地托管后,种粮户当起了‘甩手掌柜’,许多人都出去打工了,每年除了土地分红,也多了一份收入,日子是越过越舒坦,越过越幸福。”刘龙伟说,今年合作社已联系好了电商平台,计划试种100亩紫小麦。随后,还将继续扩大规模,做大做强粮食种植,让更多农户共享土地红利。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