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09月15日
临渭区:小葡萄“串”起大产业
本报记者 黄敏
9月12日,漫步在渭南市临渭区南故市镇南师村,举目四望,大大小小的葡萄产业园集中连片,甜蜜的气息扑面而来。踏入葡萄园里,只见一串串葡萄挂在藤蔓上,令人垂涎欲滴。
“我种了近2亩葡萄,都是高品质果子,每年收入十几万元。”南师村果农张兴昌正在葡萄园里忙活,“种植葡萄不容易,尤其是‘阳光玫瑰’,除了要有种植经验,日常管理、修剪、施肥样样都不能马虎。”
种了几年葡萄,张兴昌最大的收获不只是富了口袋,还掌握了很多种植新技术、管理新理念。在精心管护下,今年他家的葡萄产量比去年还高,收益很可观。
临渭区地处关中平原中东部,地势平坦,耕地资源丰富,尤其渭北一带非常适宜葡萄生长。近年来,临渭区将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畜牧业作为区域农业发展的突破口,打造出了以塬区核桃、渭北葡萄和冬枣为主导的规模化农业、园区农业和旅游农业的多元发展新格局。
作为全国最大的鲜食葡萄基地县(区),临渭区葡萄种植面积26万余亩,主要种植以“夏黑”、“红提”、“阳光玫瑰”为代表的早中晚熟葡萄20多个品种,年产鲜葡萄40万吨,全产业链价值105亿元。2014年,临渭葡萄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临渭区也先后获得“中国葡萄之乡”、“中国果菜优质农产品十强区”、“中国优质水果十强区”、“国家无公害红提葡萄标准化示范区”等称号。
在多年精心培育下,临渭葡萄以良好的品质和口碑在市场享有盛誉。近年来,临渭区以建设“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果业大区为目标,强化地理标志保护,打造区域品牌特色,临渭葡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加快推进葡萄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和保护一体发展,临渭区在强化市场监管的同时,打造了多个集生产、示范、科研、文旅结合的葡萄产业园,形成了以葡萄生产、技术、物资、销售等于一体的特色产业链。同时,加快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把农民嵌入产业链,真正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使葡萄产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
目前,临渭区有50多个葡萄种植专业村,百亩以上的科技示范园达50余个,千亩以上的葡萄种植户20个,万亩以上6个,15万群众依靠葡萄产业致富。欣欣向荣的三产融合发展格局,使临渭葡萄品牌价值不断跃升。
9月12日,漫步在渭南市临渭区南故市镇南师村,举目四望,大大小小的葡萄产业园集中连片,甜蜜的气息扑面而来。踏入葡萄园里,只见一串串葡萄挂在藤蔓上,令人垂涎欲滴。
“我种了近2亩葡萄,都是高品质果子,每年收入十几万元。”南师村果农张兴昌正在葡萄园里忙活,“种植葡萄不容易,尤其是‘阳光玫瑰’,除了要有种植经验,日常管理、修剪、施肥样样都不能马虎。”
种了几年葡萄,张兴昌最大的收获不只是富了口袋,还掌握了很多种植新技术、管理新理念。在精心管护下,今年他家的葡萄产量比去年还高,收益很可观。
临渭区地处关中平原中东部,地势平坦,耕地资源丰富,尤其渭北一带非常适宜葡萄生长。近年来,临渭区将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畜牧业作为区域农业发展的突破口,打造出了以塬区核桃、渭北葡萄和冬枣为主导的规模化农业、园区农业和旅游农业的多元发展新格局。
作为全国最大的鲜食葡萄基地县(区),临渭区葡萄种植面积26万余亩,主要种植以“夏黑”、“红提”、“阳光玫瑰”为代表的早中晚熟葡萄20多个品种,年产鲜葡萄40万吨,全产业链价值105亿元。2014年,临渭葡萄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临渭区也先后获得“中国葡萄之乡”、“中国果菜优质农产品十强区”、“中国优质水果十强区”、“国家无公害红提葡萄标准化示范区”等称号。
在多年精心培育下,临渭葡萄以良好的品质和口碑在市场享有盛誉。近年来,临渭区以建设“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果业大区为目标,强化地理标志保护,打造区域品牌特色,临渭葡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加快推进葡萄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和保护一体发展,临渭区在强化市场监管的同时,打造了多个集生产、示范、科研、文旅结合的葡萄产业园,形成了以葡萄生产、技术、物资、销售等于一体的特色产业链。同时,加快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把农民嵌入产业链,真正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使葡萄产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
目前,临渭区有50多个葡萄种植专业村,百亩以上的科技示范园达50余个,千亩以上的葡萄种植户20个,万亩以上6个,15万群众依靠葡萄产业致富。欣欣向荣的三产融合发展格局,使临渭葡萄品牌价值不断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