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09月06日
“水”美杏花村 兴业富农家

乡村振兴看洛阳
百名记者看洛阳乡村振兴调研采访活动
本报记者 黄敏 杨杰 文/图
古都洛阳,富美宜阳。9月4日,百名记者看洛阳乡村振兴调研采访活动首站便从宜阳开始。在这里,洛河水穿境而过,生态美景处处可见,演绎出许多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富的生动故事。
走进宜阳县锦屏镇杏花村3组村民张孟霞家,小院被打理得整洁有序,一盆盆花草绿植生机盎然。“现在用水方便,生活污水统一处理,旱厕变水冲式厕所,里里外外干干净净,人住着心情也好。”张孟霞放下浇花的喷壶,一一介绍起自家的新变化。
“修这个卫生间我基本没花一分钱,政府给了很多补贴。”指着卫生间门口的二维码,张孟霞高兴地说,“有问题就扫码报修,维修人员就会上门来,特别方便。”
午后,漫步在杏花村,白墙红瓦的民居依次排列,道路两旁各色鲜花开得正艳,休闲广场、人文景观独具特色。然而,眼前的这番美景来得并不容易。
“我们有洛河,不缺水。以前农村供水排水设施不到位,村里环境脏乱差,大家没干劲,产业也很难发展起来。”锦屏镇党委书记裴俊国介绍,自宜阳县全面推进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工程建设以来,杏花村以此为契机,大力提升供排水设施改造,有序实施农村供水老旧设施、管网更新改造和雨污水管道铺设,实现全村供排水管网全覆盖。
同时,为提升污水处理效能,杏花村建成一座小型污水处理站,日处理污水50吨,覆盖全村286户。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厕改”是“重头戏”。为此,杏花村以供排水建设带动改厕工作,全村目前完成改厕235户,改厕率达95%。
通过供排水一体化全面实施,杏花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促进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目前,杏花村已建成集民宿、餐饮、露营、果蔬大棚于一体的乡村文旅康养特色产业,带动村里和周边群众就业200余人。2022年,杏花村实现村集体收入120万元。
从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到市级文明村、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省级基层党建示范村,杏花村的蝶变始终和“水”息息相关。
近年来,宜阳县将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工程作为破解乡村建设的“小切口”,聚焦供排水设施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提升等多领域,全力打造“一川两地三张网,智慧管理到终端”的供排水一体新格局。同时,多方发力,构建从源头到“龙头”、从供水到排水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体系,不断提高供排水质效、创新涉水服务,真正让“源头活水”流进千家万户,让广大群众用上“安全水”、“放心水”、“幸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