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绿色振兴 追赶超越
七彩凤县,“特色”创新助推乡村振兴
    凤县县长蒋铃调研产业发展状况。

    凤县特色文化旅游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凤县教体局、兴隆场村党支部助农采摘花椒。

    户外活动的林麝。

    凤县高山冷凉蔬菜供港发车仪式。

  杨俊卿 徐标 文/图
  今年以来,凤县以“三个年”活动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聚力实施“凤凰计划”,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7月21日,凤县县长蒋铃介绍,凤县地处秦岭腹地,嘉陵江源头,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嘉陵江水资源优势,造就了凤县独特的乡村振兴之路。近年来,凤县以特色农业为着力点,倾力打造“秦岭药谷”,推动红富士走向大市场、高山冷凉蔬菜供港澳,通过“凤巢行动”等形式“引才入凤”,“一椒一麝”产业加速发展壮大,打造独具凤县特色的全域产业集群。
  1 小花椒种出大产业 塑“凤椒”品牌
  凤县,是原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花椒之乡”。凤县大红袍花椒栽培历史悠久,享有“中华名椒”和“花椒之王”之美誉,2004年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乡村特色产品”。
  近年来,凤县县委、县政府立足“强龙头、建基地、树品牌”的发展思路,将花椒产业作为地方特色主导产业来抓,通过政策帮扶、技术支持、创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方式,积极引领花椒产业规模化、园区化和产业化发展。同时,大力延伸花椒产业链条,发展花椒产品加工、营销、休闲观光等关联产业,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
  “凤椒”大红袍颗粒大、色鲜红、味浓、肉厚,果柄小瓣形似双耳,麻味悠久,清香浓郁,香飘十里。凤县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凤椒”卓越的内在品质,被专家誉为“花椒之王”,是凤县名优土特产品。目前,全县发展花椒种植7.3万余亩,年产干花椒4358吨,产值4.7亿余元,带动农民人均收入约6300元。
  眼下,正是花椒成熟采摘最佳时期,满山遍野都洋溢着清香浓郁的花椒味。为解决全县“凤椒”采摘难题,凤县林业局联合县人社局,积极搭建“凤县花椒采摘”劳务用工平台,并积极协调开通“花椒采摘专列”。7月20日,800余名来自宁强、略阳的“采椒客”走下6064次列车,开启“中国花椒之乡”采摘之旅。
  蒋铃介绍,凤县高度重视并全力塑造“凤椒”品牌,在双石铺镇建立了花椒托管经营模式,破解椒园“谁来管、如何管、怎么销”难题,不断做大做强花椒产业,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寻求务实合作新领域,带动全镇花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全县乡村振兴提供示范借鉴。
  2 小林麝育出大市场 撬动大经济
  作为“中国林麝之乡”,凤县不断探索林麝养殖新模式,注重资金衔接,凤县林业局局长张斌介绍,留凤关镇创新“财政+金融+村集体经济+主导产业培育”模式,探索“村企联建”林麝养殖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全县乡村振兴树立了典范。
  张斌介绍,凤县地处秦岭腹地,森林覆盖率高,冬无严寒,夏无酷热,雨量适中,资源丰富,是全国最适宜林麝生存的地区。林麝养殖始于留凤关镇,该镇坚持以产业带动为引领,紧紧围绕林麝主导产业,创新“联建合养”、“四方合养”、“共享麝区”等新模式,为推动全县林麝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留凤关镇在2021年首创林麝养殖“共享麝区”,吸纳养殖户8户,养殖林麝100余头。“共享麝区”解决了单家独户缺资金、选址难问题,实现了养殖户、村民和村集体经济多方共赢。留凤关镇1.3万人,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41元,这与积极探索创新“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社联建”发展新模式密不可分。
  留凤关镇依托农村集体经济,采取“集体经济+企业”发展模式,整合全镇集体经济资金,探索实施“村村联建”、“联建合养”“四方供养”等全新模式,着重解决林麝养殖缺技术、缺资金、成本高等问题,变“输血”为“造血”,实现村强民富目标。据了解,2022年留凤关镇整合全镇资金170万元,投放林麝52只,为1237名困难群众等分红70余万元。目前,麝香单项收入已达11万元,预计到今年底,麝香和幼崽收入将突破60万元。
  “四方合养”养殖新模式,集村集体经济、企业、群众、企业职工四方力量,合力发展林麝养殖产业。在养殖过程中,困难群众代养的林麝出现死亡,由养殖公司承担全部风险,让脱贫户养殖林麝“零风险”。目前,“村企联建”林麝养殖已吸纳群众30余户,养殖林麝100余头,实现收益100余万元。
  为了给林麝养殖产业提供坚强后盾,县政府多措并举,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联合进行林麝良种培育;建立疾病防控中心,研究林麝常见的毛球病、急性肺炎等疾病防治方法;成立林麝产业学院,全力做好林麝养殖人才培养;建设林麝医院,可为林麝做剖腹产;购买林麝保险,确保林麝产业健康发展。
  据了解,全县林麝养殖目前存栏量3.5万头,年产麝香180余公斤,占全国总产量的80%,林麝养殖规模正逐年扩大,已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3 苹果走向大市场 高山蔬菜供港澳
  凤县不仅麝香品质一流,更是世界公认的苹果种植最佳区域,酝酿出的高山苹果,脆甜可口;嘉陵江源水浇灌出的高山冷凉蔬菜,绿色天然,成为宝鸡市首批供港蔬菜。
  凤县苹果种植在海拔905米~2738米的秦岭山地上,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属半湿润山地气候,空气洁净无污染,雨量适中,土地肥沃,是南北气候的交汇、过渡带,发展山地苹果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酝酿出的苹果脆甜可口、果面清洁、蜡质厚、着色鲜艳、硬度大、含糖量高,耐贮藏、货架期长,具有秦岭腹地山地苹果的优质特点。
  凤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梁军表示,近年来,凤州镇抢抓机遇,把发展苹果产业作为重要举措,不断推动苹果产业向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金融+农户”模式,通过“政府号召、企业带动、金融支持、群众参与和社会帮销”等方式,带动群众实现增收致富。目前,凤州镇苹果种植面积稳定在2.12万亩,年产量1.81万吨,年产值1.09亿元,逐步形成杨家山、北山、苍坪和南山湾为中心的优质苹果产业带。2022年凤州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06元,同比增长 7.49%,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目前,全县已建成以凤州镇、双石铺镇、唐藏镇、河口镇等为中心的苹果生产基地,苹果年产量5.3万余吨,年产值2.54亿元,备受国内消费市场青睐。
  梁军介绍,7月12日,宝鸡首批8.5吨供港蔬菜,从凤县供港蔬菜基地装车发往香港,早晨采摘的新鲜蔬菜,晚上就成为香港家庭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为扩大凤县高山冷凉蔬菜等优质农产品销售市场,嘉陵绿谷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在平木镇、黄牛铺镇等地,打造供港蔬菜种植基地4700余亩,年产西葫芦、甘蓝、架豆、娃娃菜、有机菜花等蔬菜1.2万余吨。嘉陵绿谷供港蔬菜种植,有利于实现长期供应粤港澳大湾区,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成为凤县乡村振兴的典范。”梁军说。
  4 品牌文旅 打造特色乡村气质
  地处秦岭深处的凤县,是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是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文旅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已逐步形成“全季、全域、全业态”的全新旅游模式。
  近年来,凤县正在按照“打造全域特色文旅集群”的思路,创新打造一批示范样板村。蒋铃说,根据各镇各村的资源与文化,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气质,如赋有豆腐文化的东河桥、养生福地永生村、塘堤柳韵陈家湾等等。“产村相融,宜居宜游”,以花椒、苹果产业为重点,建设农旅融合示范园,打造具有凤县特色的“椒果文化”,集农业、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旅观光产业集群,实现人居环境提升与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不断推进乡村振兴纵深发展。
  “突出特色抓融合,全力推进‘旅游+’,打造百亿文旅集群,这是凤县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与目标。”蒋铃说,“凤县全力建设的东河桥冰雪主题院子、凤州古城河畔房车营地、草店民宿集群、沙坝森林康养旅游、岩湾休闲康养度假区、凤凰谷康养旅居、紫柏山等文化旅游龙头板块,将集中彰显凤县文旅集群新魅力。”
  蒋铃强调,总之一句话,凤县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精神,科学把握了辖区双石铺、黄牛铺、留凤关等9镇各乡村的差异性,因村制宜,精准施策,打造出一幅独具凤州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奋力谱写凤县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篇章。G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