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07月31日
拉开一场关于谷子的革命
榆林谷子现代化耕作。
李生瑜(左)和专家查看谷子长势。
王孟在试验田里查看谷子长势。
本报记者 鱼玉军 文/图
榆林,作为“陕西新粮仓”,马铃薯、玉米等大类农作物的种植已达到全国领先水平。而陕北小杂粮的种植,却普遍滞后于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作为陕北小杂粮代表的小米产业,其谷子种植水平,同样经历了多年徘徊不前。这一现象,引起农业领域的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一场关于谷子产业的革命,已在榆林拉开帷幕。榆林,站在了陕北小杂粮现代化生产新的起跑线上。
1 山野里的高产“绿洲”
7月20日,从榆林城区出发,延榆补路向西南方向行驶50多公里,就到榆阳区红石桥乡西左界村张家湾村民小组。这里方圆数公里不同类型的地块上,种有2000多亩谷子。远远望去,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犹如山野乡村里的一片绿洲,格外惹眼。这里便是榆阳区众诚田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谷子种植基地。
“我们合作社是专门种谷子的。这里的地块有水地,也有旱地。无论什么样的耕地,我们从耕种、除草、施肥、收割,全程都是机械化。这2000多亩地,长期用工只有五六人,在播种铺滴管期间会临时增加十几人。”合作社理事长李生瑜介绍。
榆林谷子产业迈出了农业现代化的步伐,离不开榆林谷子轻简化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众诚田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除了自种谷子外,还与榆林市农科院合作,实施国家现代农业谷子产业技术试验示范项目。2023年,该项目播种谷子约300亩,主要示范推广谷子新品种、现代化耕种和收获、旱地谷子高效施肥等技术,在提高谷子种植产量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现在谷子的品种好,机械化程度高了,种谷子的产值也增加了。好一点的谷子,亩产能达1000多斤,与农民过去的产量比,已经翻倍了。按每斤两块五的价格算,亩产值能达2500元。”李生瑜说。
2 提升谷子科技含量
王孟是榆林市农科院小杂粮研究所所长、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榆林综合试验站站长、高级农艺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后,他便来到榆林市从事农业科研工作。谷子轻简化生产技术和新品种的选育,就是他带领团队多年研发创新的成果。
过去,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气候干旱的陕北,小杂粮一直是农民赖以生存的主要农作物。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进程,榆林小杂粮的播种面积逐渐萎缩,由高峰时的600多万亩降至2022年的260万亩。曾占榆林小杂粮半壁江山的谷子,也只有80多万亩。
转机在2008年出现,国家现代农业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成立,2010年榆林市加入该体系。此后,榆林市农科院开始选育适合榆林不同气候地理条件和现代化作业的新品种,研究谷子新型机械化播种技术,解决谷子播种后间苗除草费时费工难题,以及谷子机械化收获高损耗的问题,逐步形成谷子轻简化生产技术。
从2012年开始,榆林市农科院依托油菜播种机研制谷子播种机,经过几年的研发调试,在2014年成功研制出谷子精量免间苗播种机,并获得2项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这款装备在旱地用穴式播种机,在水地用条式播种机,都不需要人工间苗,而且还节约种子。”王孟说。
在育种方面,榆林市农科院先后培育了系列适宜机械化生产的中矮杆抗除草剂谷子新品种。目前,榆谷11于2022年通过国家登记。榆谷抗1、榆谷12、榆谷13正在申请国家登记。榆谷抗1和榆谷12分别于2019年、2021年获评全国一级优质米。
“作为榆林自主选育品种,谷子特性虽然各有千秋,但整体性能具有明显优势,产值较高。”王孟表示。榆谷11产量高,尤其是旱地种植,亩产能上450公斤~500公斤,但米色稍浅。榆谷12,米色黄,只是在产量方面稍逊于榆谷11。榆谷抗1品质很好,抗病性稍弱。目前,榆林市农科院还在培育晚播短周期的品种,预计70天~90天可成熟,作为抗旱救灾的储备谷子品种。
由于谷子品种的特性,过去使用收割机损失率高。随着谷子新品的出现和机械的改良,榆林从2017年开始推广水地谷子机械收割技术,2019年开始推广旱地谷子收割技术,收割损失率从过去的百分之二十几降至百分之七以下。
谷子矮杆抗除草剂新品种的研发、精量免间苗播种机和新型联合收割机的推广,再加上2022年榆林市启动实施高效旱作节水农业五年行动,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这一系列的举措,堪称在榆林掀起一场谷子产业现代化的革命。
3 丰富的“陕西新粮仓”
近年来,榆林市确立了建设陕西现代农业先行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全国知名的现代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两区一基地”目标。2022年,榆林市又提出建设全国高效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市。2022年,榆林市粮播面积为1093.0万亩,粮食总产 252.5 万吨,同比增长12.9%,增量、增速均居全省第一,产量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居全省第二,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陕西新粮仓”。
目前,榆林市已规划了“4+X”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包括打造羊子、马铃薯、苹果、蔬菜4个百亿级主导产业和小杂粮、中药材、肉牛、生猪4个十亿级特色产业,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不断推进。谷子,作为小杂粮的主要作物,同样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建设农业强市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榆林市‘三农’工作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榆林明确了发展重点,积极谋划建设农业强市的新路径。”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许君表示。
如何巩固提升“陕西新粮仓”的地位?许君介绍,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榆林坚定实施高标准农田、旱作节水等重点项目;加强集成技术推广,提升粮食单产。同时,榆林注重提升农作物全程生产机械化水平,积极推广科技成果;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围绕主导和特色产业,培养全产业链发展“链主”企业,鼓励以土地、资产、订单为纽带,建立小农户和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
据了解,2023年,榆林市将以稳面积、提单产为重点,实施杂粮良种推广60万亩;持续推进高效旱作节水农业五年行动,采取“节水改造、补灌扩面、集成技术”三条路径,因地制宜推广“漫灌改滴灌、喷灌改滴灌、智能水肥一体化、软体集雨窖补灌、山旱地四位一体补灌、旱作农业集成技术”六大模式,分区分类实施旱作节水农业60.36万亩,实施探墒入种10万亩;新建与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0万亩。
今年,榆林市还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启动南繁育种基地建设,强化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建设区域特色产业生产基地,推广谷子良种30万亩、高粱良种20万亩、荞麦良种10万亩;全面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坚持生产主体、应用主体两头并重,重点加大南部丘陵沟壑区宜机化改造力度,推广适用小型机械和园艺机械;加快推进北部风沙草滩区机械装备的转型升级,推广应用大型智能农机装备和北斗智能监测终端等集成技术;积极发展智慧农业,整合现有平台,打造农业大数据中心1个、数字农业示范点5个,提高全市数字农业发展水平。
李生瑜(左)和专家查看谷子长势。
王孟在试验田里查看谷子长势。
本报记者 鱼玉军 文/图
榆林,作为“陕西新粮仓”,马铃薯、玉米等大类农作物的种植已达到全国领先水平。而陕北小杂粮的种植,却普遍滞后于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作为陕北小杂粮代表的小米产业,其谷子种植水平,同样经历了多年徘徊不前。这一现象,引起农业领域的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一场关于谷子产业的革命,已在榆林拉开帷幕。榆林,站在了陕北小杂粮现代化生产新的起跑线上。
1 山野里的高产“绿洲”
7月20日,从榆林城区出发,延榆补路向西南方向行驶50多公里,就到榆阳区红石桥乡西左界村张家湾村民小组。这里方圆数公里不同类型的地块上,种有2000多亩谷子。远远望去,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犹如山野乡村里的一片绿洲,格外惹眼。这里便是榆阳区众诚田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谷子种植基地。
“我们合作社是专门种谷子的。这里的地块有水地,也有旱地。无论什么样的耕地,我们从耕种、除草、施肥、收割,全程都是机械化。这2000多亩地,长期用工只有五六人,在播种铺滴管期间会临时增加十几人。”合作社理事长李生瑜介绍。
榆林谷子产业迈出了农业现代化的步伐,离不开榆林谷子轻简化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众诚田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除了自种谷子外,还与榆林市农科院合作,实施国家现代农业谷子产业技术试验示范项目。2023年,该项目播种谷子约300亩,主要示范推广谷子新品种、现代化耕种和收获、旱地谷子高效施肥等技术,在提高谷子种植产量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现在谷子的品种好,机械化程度高了,种谷子的产值也增加了。好一点的谷子,亩产能达1000多斤,与农民过去的产量比,已经翻倍了。按每斤两块五的价格算,亩产值能达2500元。”李生瑜说。
2 提升谷子科技含量
王孟是榆林市农科院小杂粮研究所所长、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榆林综合试验站站长、高级农艺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后,他便来到榆林市从事农业科研工作。谷子轻简化生产技术和新品种的选育,就是他带领团队多年研发创新的成果。
过去,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气候干旱的陕北,小杂粮一直是农民赖以生存的主要农作物。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进程,榆林小杂粮的播种面积逐渐萎缩,由高峰时的600多万亩降至2022年的260万亩。曾占榆林小杂粮半壁江山的谷子,也只有80多万亩。
转机在2008年出现,国家现代农业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成立,2010年榆林市加入该体系。此后,榆林市农科院开始选育适合榆林不同气候地理条件和现代化作业的新品种,研究谷子新型机械化播种技术,解决谷子播种后间苗除草费时费工难题,以及谷子机械化收获高损耗的问题,逐步形成谷子轻简化生产技术。
从2012年开始,榆林市农科院依托油菜播种机研制谷子播种机,经过几年的研发调试,在2014年成功研制出谷子精量免间苗播种机,并获得2项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这款装备在旱地用穴式播种机,在水地用条式播种机,都不需要人工间苗,而且还节约种子。”王孟说。
在育种方面,榆林市农科院先后培育了系列适宜机械化生产的中矮杆抗除草剂谷子新品种。目前,榆谷11于2022年通过国家登记。榆谷抗1、榆谷12、榆谷13正在申请国家登记。榆谷抗1和榆谷12分别于2019年、2021年获评全国一级优质米。
“作为榆林自主选育品种,谷子特性虽然各有千秋,但整体性能具有明显优势,产值较高。”王孟表示。榆谷11产量高,尤其是旱地种植,亩产能上450公斤~500公斤,但米色稍浅。榆谷12,米色黄,只是在产量方面稍逊于榆谷11。榆谷抗1品质很好,抗病性稍弱。目前,榆林市农科院还在培育晚播短周期的品种,预计70天~90天可成熟,作为抗旱救灾的储备谷子品种。
由于谷子品种的特性,过去使用收割机损失率高。随着谷子新品的出现和机械的改良,榆林从2017年开始推广水地谷子机械收割技术,2019年开始推广旱地谷子收割技术,收割损失率从过去的百分之二十几降至百分之七以下。
谷子矮杆抗除草剂新品种的研发、精量免间苗播种机和新型联合收割机的推广,再加上2022年榆林市启动实施高效旱作节水农业五年行动,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这一系列的举措,堪称在榆林掀起一场谷子产业现代化的革命。
3 丰富的“陕西新粮仓”
近年来,榆林市确立了建设陕西现代农业先行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全国知名的现代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两区一基地”目标。2022年,榆林市又提出建设全国高效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市。2022年,榆林市粮播面积为1093.0万亩,粮食总产 252.5 万吨,同比增长12.9%,增量、增速均居全省第一,产量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居全省第二,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陕西新粮仓”。
目前,榆林市已规划了“4+X”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包括打造羊子、马铃薯、苹果、蔬菜4个百亿级主导产业和小杂粮、中药材、肉牛、生猪4个十亿级特色产业,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不断推进。谷子,作为小杂粮的主要作物,同样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建设农业强市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榆林市‘三农’工作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榆林明确了发展重点,积极谋划建设农业强市的新路径。”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许君表示。
如何巩固提升“陕西新粮仓”的地位?许君介绍,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榆林坚定实施高标准农田、旱作节水等重点项目;加强集成技术推广,提升粮食单产。同时,榆林注重提升农作物全程生产机械化水平,积极推广科技成果;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围绕主导和特色产业,培养全产业链发展“链主”企业,鼓励以土地、资产、订单为纽带,建立小农户和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
据了解,2023年,榆林市将以稳面积、提单产为重点,实施杂粮良种推广60万亩;持续推进高效旱作节水农业五年行动,采取“节水改造、补灌扩面、集成技术”三条路径,因地制宜推广“漫灌改滴灌、喷灌改滴灌、智能水肥一体化、软体集雨窖补灌、山旱地四位一体补灌、旱作农业集成技术”六大模式,分区分类实施旱作节水农业60.36万亩,实施探墒入种10万亩;新建与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0万亩。
今年,榆林市还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启动南繁育种基地建设,强化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建设区域特色产业生产基地,推广谷子良种30万亩、高粱良种20万亩、荞麦良种10万亩;全面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坚持生产主体、应用主体两头并重,重点加大南部丘陵沟壑区宜机化改造力度,推广适用小型机械和园艺机械;加快推进北部风沙草滩区机械装备的转型升级,推广应用大型智能农机装备和北斗智能监测终端等集成技术;积极发展智慧农业,整合现有平台,打造农业大数据中心1个、数字农业示范点5个,提高全市数字农业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