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夏访凤州城

  王英辉

  从清晨到黄昏,我们徜徉于绿色环抱着的凤州县城。
  舟车劳顿,也顾不上休整,每个人的身心,全都沉浸在不知疲累的愉悦与兴奋之中。
  民俗馆的大厅,满满当当地坐着聆听讲座的文朋诗友。蜚声影坛的大咖芦苇老师和蔼可亲,给我们深层次剖析电影剧本,聊谈半世打拼苦学的励志人生,追忆昔日合作伙伴及提携自己的张艺谋等导演。
  电影的话题分外打动人心,改编《活着》痛彻心扉的别样剧情,本土巨著《白鹿原》七易其稿的伏案辛苦,一时成了大家探讨提问的焦点与中心。
  琳琅满目的民俗奇珍,被偌大的博物馆收藏。巧夺天工的泥塑城郭模型,还原了百年以前的凤州光景,市井民情,百态纷呈。秦岭一隅的往日繁盛,在手艺人的“耍活”中妙趣横生,被赋予了古拙亲切的新意境。
  一块块奇石坚硬冰冷,无言却有金石之音,出神入化的形状和光怪陆离的花纹,就是它迥异于沙滩上同类的价值本真,诠释着自然界的鬼斧神工。
  流光溢彩的瓶瓶罐罐,都是往昔大户人家的陈设品,管它是古代的文物还是时下的工艺品,单是那成双成对的硕大器身,也足以可见搜罗者的煞费苦心。
  古香古色的床柜椅凳,是难得一见的官宦富人专用。精细繁缛的刻花镂空浮雕手工,映射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掌握高科技的现代人也连连服膺,赞叹声声。
  仿制的历代名家翰墨可谓遐迩闻名,一卷一幅皆是艺苑萃英,一笔一画都是临摹的范本。赏画品字素来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习性,细观漫评,佳人美景栩栩如生,跃然于毫端方寸,洇染着山岭间的云淡风轻,带给你我夏日视觉上的神清气爽。
  凤州山民,种地为生,沿袭着原始的马载牛耕,祖祖辈辈都在庄稼地里秋收春种。可如今,那些不离左右的家什早已完成使命,不复使用且难觅影踪。只有这主题展厅,才让湮灭了许久的农具身价陡增,成为新宠。
  一开心,就忘了时分。夜色渐浓,乌云压城,转眼就是噼里啪啦的阵雨来临,但在兴头上的我们,谁也舍不得早早返程。
  来时接风,走时饯行,一顿农家饭饱含着凤州人的好客之道。餐桌上的每一道乡间菜品,都拨动我们舌尖上的每一根神经。纯天然无公害的叶茎,一经老乡的烹饪,立刻让人嚼得唇齿生津,回味无穷。
  这菜叫啥名?它们在当地人口中的俗称,抑或书本典籍里的学名,我们都会争着打听。村主任在此生活半生,见识颇丰,每一种菜都能把道脉说清,一一解答着我们没完没了的好奇。
  千里之行,饱是根本;五味之中,各具风情。苦有苦的原因,甜有甜的神韵,每一次品咂背后都有别样的感受滋生。
  流连于凤州城,没有佳肴海珍,随手采来的一盘菜根,我们也会吃得惬意舒心。彼此关心,牵挂叮咛,莫负了一番美意厚重,才是常来常往的一份君子交情。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