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乡情
又闻汉中菜油香

  曹彦强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进入五月,天汉大地处处收割油菜,一派忙碌景象。
  站在田间远望,油菜已不见春天时“最是好花留不得,不如只种菜花看”的模样,油菜秆微微泛黄,油菜籽粒粒饱满。
  这时候,小孩子的快乐便是用油菜秆 、橡 皮 泥 做 成“枪”,分组进行“战斗”,充满着童真。农人们则是卷起裤脚,一只手抓住秸秆,另一只手握镰刀,在离地面一尺多高的部位一割,油菜秆就被割断了,再轻轻地一垄一垄放整齐。农人脸上绽放着惬意的笑靥,掩盖不住丰收喜悦之情。
  看着简单,我也下地试试。由于速度太快,弄得部分熟透的油菜籽开裂洒落一地。农人指导我,要慢割轻放,这样就不会撒出去了。看来,陕南油菜和关中小麦的收割技巧区别还是挺大的。
  听农人说,过去他们会拿一块较大的雨布,铺在油菜地里,再把晒干的油菜秆放在雨布中间,头对头、根对根地堆在一起,用连枷进行脱粒。随着连枷一声声“吱吱”作响,油菜籽纷纷滚落在雨布中,而那些质量不高的油菜籽因为较轻的原因,便飘到雨布边,这样就把优质的油菜籽与劣质的油菜籽区分开了。随着油菜籽越聚越多,农人会拿出筛子筛一遍。随着筛子或顺时针或逆时针,或抖动或上翻,一颗颗油菜籽在筛中跳跃着,翻滚着,就像在跳舞一般,顺着筛孔落下来,而油菜籽壳就借着微风被吹走了。这样处理后的油菜籽,圆滚滚,亮晶晶。我忍不住凑上前嗅一嗅,散发着独有的清香。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收割方式已成为历史。如今,收割机鱼贯而来,直接开进田间。伴随机器的轰鸣声,一排排油菜卷入收割机,籽荚分离,粒粒光鲜。同时,被碾成碎纸状的秸秆均匀地撒回田里,绿色又环保。
  油菜收割后,油坊便忙碌起来。一批批菜籽被送进油坊,榨成菜籽油。在汉中,几乎家家都食菜籽油。油泼辣子、油麦葱饼……一道道美食都离不开菜籽油。
  油菜花开时,花瓣紧紧地围绕着花蕊,朵朵成簇,簇簇成枝,枝枝花开,枝枝相邻,千株并侍,万花相扶,在阳光下映照成一张张嫣然笑脸。油菜花始终以一种朴素又永恒的黄色示人,是那么纯粹,那么朴实,始终充满阳光,朝气蓬勃。油菜花不仅可以供人观赏,孕育的油菜籽还可以榨油,秸秆经加工处理可以作为牲畜饲料……金灿灿的油菜奉献了它的一切。
  从清明时节的盛花,到暮春之日的落英,再到黄花落尽的结籽,油菜的生命是短暂的,却也充满着品格。芳香四溢是它的品格,籽粒归仓也是它的品格,更是它的涅槃新生。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