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双手种出“莓”好生活
    孙亚红在修剪枝条。

  通讯员 冯诗洁 刘洋 本报记者 姚远 文/图
  “我种蓝莓已经9年了,面积达40亩。”4月以来,孙亚红的蓝莓园迎来了采摘期。大棚里,饱满圆润的蓝莓挂满枝头,犹如蓝色的宝石,弥漫着浓郁的果香,工人们穿梭其间忙碌采摘。
  孙亚红是城固县原公镇人。2013年退伍后,他回到家乡投身蓝莓种植事业,引进的大果蓝金、绿宝石等优质蓝莓品种,年销售60万元。
  “一开始我也不懂蓝莓种植,就买书学习种植技术、去外地实地考察,2014年首次试种蓝莓失败,几乎赔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失败的经历没有让孙亚红一蹶不振,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在政府的帮扶下,他贷款建起蓝莓园,继续钻研种植技术。
  在经历了两年多的摸索后,孙亚红终于克服了技术上的“瓶颈”,2016年蓝莓试种成功。如今,孙亚红的蓝莓园已成规模,集休闲旅游和体验采摘于一体。为维护和拓展客源,他还开发了微信小程序“亚辉农业”,县域内客户购买蓝莓全部免费配送到家。
  如何提高蓝莓的经济价值和品牌效应,成为了孙亚红新的挑战。过去他以生产为中心,客源和销售渠道比较固定。现在他开始思考怎样从生产经营中寻找商机。
  如今,刷抖音、看直播成为大家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这让孙亚红意识到网络销售的市场前景。于是,他创建了自己的抖音账号,以发布蓝莓种植的日常信息、普及蓝莓种植技术、分享创业历程为主要内容,逐渐积累了大量粉丝。随着他在抖音平台上的广泛传播,省内外多个城市的客商也纷纷发来订单订购。2022年,他在抖音平台上的销售额达80万元。
  55岁的赵金芳是原公村脱贫群众,在孙亚红的蓝莓园里干些除草、浇水的杂活。“农闲的时候我就来园子里帮忙,一年能多赚七八千元。”像赵金芳这样的熟练工,蓝莓园里还有十几人。
  在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孙亚红还帮助周边种植户拓宽销路。他将附近农户种植的猕猴桃、羊肚菌等农产品按照市场价收购,再通过自己的微信、抖音等线上店铺销售。
  王成新老人新种植的猕猴桃,去年9月正是销售旺季,他家的猕猴桃却滞销了,急得他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他家的果子很甜,品质没问题,就是个头太小了,经销商不收。”孙亚红说,他得知消息后,便联系上另外一位自媒体博主在网上直播,帮助王成新销售。短短3个小时,便将1000多公斤猕猴桃全部卖完,解决了老人的燃眉之急。
  “种植蓝莓前,先把1斤有机肥倒在土里,用手拌匀,再将20粒左右的辛硫磷杀虫剂混在里面……”视频里,孙亚红一边栽种蓝莓一边耐心讲解细节。打开他的抖音账号,一半以上的视频都是分享自己种植蓝莓的经验。
  孙亚红介绍,目前和他学习技术的有70余人,遍布多个省、市。“离得近,就来园子我手把手教。远了来不了,就打电话、发视频,直到教会为止。”
  近年来,城固县的职业农民队伍蓬勃发展,他们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为推进城固现代化农业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培育认定职业农民1811名,其中初级1571名、中级216名、高级24名。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