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产业振兴展新颜
芍药花开 美了乡村 富了百姓
  通讯员 刘卫锋 本报记者 王根平
  “谷雨三朝看牡丹,立夏三照看芍药”。5月15日,在铜川市耀州区关庄镇杨塬村300亩白芍种植基地,放眼望去,竞相绽放的白芍花海美不胜收。
  白芍花丛中,村民许玉花正在除草。她家种植白芍20多亩,由于缺劳力,2016年,她把其中10亩坡耕地流转给陕西中正绿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基地,夫妻两人就到公司长期务工。“流转土地一年收入3000元,我们在公司做活,一年收入近3万元,活也轻松,还能照顾屋里。”许玉花开心地说。
  近年来,杨塬村利用独有的自然资源,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破单一的传统种植模式,引进药材种植企业入驻,通过“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公司+农户”的形式,拓宽村民致富路。
  2015年,杨塬村在各级政府和包扶“四支队伍”的帮助下,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陕西中正绿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流转村民土地800多亩,建成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示范种植中药材白芍,公司主要种植黄芩、白芷、白芍、板蓝等。
  “白芍比较好管理,耐冻、耐旱,适合这里种植。白芍三年生药材,每亩亩产大概在8000斤~1万斤,这两年的形势比较好,亩产效益在5万元~6万元。下半年,公司准备为群众提供白芍种子、技术,带动群众共同种植,共同发展,共同致富。”公司副总经理徐军介绍。
  该公司每年仅土地流转就为村民增收近40万元、务工收入近20万元。为鼓励村民种植发展中药材,公司还负责统一供种、配肥、技术培训和收购,带动村民79户种植中药材450亩,形成了互利共赢中药材发展格局。
  杨塬村党支部书记谭军社表示:“下一步,村上将依托陕西中正绿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扩大种植面积,使中药材种植达2000亩以上,积极助推企业合作兴办药材加工厂,增加药材产值,通过药材基地助推观光旅游,形成生产、销售、餐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