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晨读,我的必修课
  董安慧

  我的前辈伍步洲老师曾给我讲过一个亲历的故事:他在汉中一中读高中时,学生可以在学校小操场早读。令他好奇的是,几乎每天早读时,都会发现当时的音乐老师,后来成为书法家的徐毓泉先生,也在不远处朗读古诗文。1964年,伍老师通过函授,拿到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文凭;在该校发放的“毕业学生榜单”上,竟然发现徐毓泉先生的大名也赫然在列。这个故事,我一直牢记在心。所以,在当了中学语文老师后,我就特别注意辅导学生早读。学生们齐读课文,童声清越嘹亮;学生各自诵读,宛若百鸟争鸣。此时此景,令人陶醉。
  我自己对参与早读也是情有独钟。小时候,我喜欢大声朗读,怕吵到邻居就找没人的地方独自大声朗读。工作后,有同事说,读书声大的人,学习成绩都不怎么样。但我始终认为大声朗读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晴朗的早晨,走进大自然,和小鸟一起忘我地读书,身心会感到愉悦;下雨的清晨,选一处安静的角落看雨,看着看着情不自禁拿起书和雨一起对话,不知是读懂了书还是听懂了雨,伸手接了雨点,突然间觉得雨和书都是知己;阴天的早晨,浓荫抵消不散低沉压抑,不妨大声朗读一段喜欢的句子,释去几分沉闷。无论怎样,我都觉得清晨读书可以除去一夜晦气,让身心无比轻畅。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空气清新,人经一夜之息,头脑颇为清醒,精力也很旺盛,此时最适合晨读。我认为晨读有颇多妙处,让人拥有新的力量,排废气利健康,让屈伸呼吸自由无阻;训练说话的条理性,说话语无伦次当然不好,结结巴巴就更是费劲,谁都不愿与说话不利索的人交流;训练语言的独特感觉,一呼一吸即是音律,词句的一长一短皆在唇齿之间自由流动,既提升了自我气质,又培养了对语言文字的热爱。
  晨读让我热爱语言,更让我热爱生活和事业。每个早读,我都和学生们一起读书,读着读着,声音变得高亢起来,琅琅读书声响彻教室。朱熹曾说:“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就这样,在晨读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有些未读的书读到了,有些以前模糊不清的道理得到了明确,有些自己不懂的规则也学会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以前我知道是要尊敬长辈,他们叫的时候要应,吩咐做事的时候要去做,但我通常都会拖延偷懒。因为我觉得自己做了就可以了,不必马上去做。反复吟诵这段文字后,我在与父母的相处上有了很大的改进。我渐渐地发现,读书就是不断纠错的过程,晨读对我来说举足轻重。
  晨读也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黄金时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书声琅琅也不枉这春日好韶光。所以特意选晨读,安静而又不失活力,微凉的空气伴着晨曦,让人神清气爽。难记的英语单词也好,语文古文古诗也罢,那一个个字母、一句句骈散,都让人觉得分外可爱,分外亲切。在不知不觉中朗读中,也就烂熟于心,何乐而不为呢?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来日方长,学无止境。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每天的早读,将成为我必修的功课。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