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百亩万寿菊 开出“致富花”
    郑志雄(左一)上门与村民签订旧废窑洞流转合同。

  本报记者 何艳艳
  “我们村距离城区不到1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去年,村里结合全镇‘四季三游’的赏花旅游规划,种植了800亩万寿菊,不仅将赏花作为旅游业的支点,还成立了郑万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提取叶黄素,加工菊花茶,形成了集育苗、种植、观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万寿菊全产业链,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7月28日,榆林市榆阳区青云镇郑家川村党支部书记郑志雄说。
  万寿菊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提取的叶黄素在化妆品、医药方面具有广泛用途。这800亩万寿菊是郑家川村与中药企业合作的订单农业,企业负责提供前期种苗、中期技术培训和后期销售。村民不仅在家门口就能打工增加收入,在万寿菊收获后还能根据股份获得分红。
  村民富裕的背后,与一位“80后”村党支部书记的辛勤付出分不开……
  2018年3月,在外经营建材、家居生意的郑志雄返乡创业,当选为郑家川村党支部书记,成为青云镇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刚上任,郑志雄就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到周边地区学习如何带动产业发展,最终因地制宜,确定打造“农旅+康养”田园综合体。
  “农业要发展,土地至关重要。”同年,郑志雄积极规划,启动耕地治理工作,通过填沟、埋壕、垫地改土等方式,整合高标准农田600亩,并完善了滴灌系统、生产道路硬化、农业电力设施。目前,郑家川村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000亩。
  2020年,郑家川村集体收入200万元,万寿菊观光旅游及花茶产业收入80余万元。“郑书记上任后,一开始村里人不接受,但他一直没放弃。如果没有他的坚持,哪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村民郑文艳现在在民宿打工,每天能赚200元。
  郑家川村积极打造栖心川上民宿,对200孔窑洞进行建设改造,目前已完工。民宿发展“一院一品”,提供村民自制陕北特色小吃及住宿为一体的近郊农村旅游产业链,为村民提供创业就业以及额外增收的机会。
  由于工作出色,郑志雄被榆阳区评为农村改革致富带头人。“在农业田园综合体的基础上,郑家川村将发展民宿经济和社区经济——‘一川两带’,即田园综合体农业一条川、老窑洞民宿宜居生态带、淘宝建材市场共享劳动力创业经济带。尤其是市场建成后,可为村民提供600多个就业岗位,每年可持续为村集体增加经济收益达2000万元。”谈起未来村里发展规划,郑志雄信心满满。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