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沙坝村里产业兴

本报记者 姚远 文/图
“借助脱贫攻坚好政策,我们村主要引进了一些龙头企业建成了几个扶贫园区,带动茶叶、果业和稻渔综合种养等产业,群众多渠道增收致富……”7月26日,汉中市南郑区法镇沙坝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照才介绍。
炎炎夏日,群山环绕的沙坝村,植被丰茂,绿树成荫,一片片、一垄垄茶树青翠欲滴,猕猴桃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幢幢安置点新居鳞次栉比……全村601户1742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说起产业,沙坝村已经形成了土地流转助增收、产业就业促脱贫、茶旅融合百姓富的大好形势。2018年,村上引进汉中汉祥茶业有限公司,建成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扶贫园。公司提供茶叶插穗、遮阳网并负责茶苗销售,30户贫困户挣劳务工资12万元。
“我们在扶贫期间,又引进了汉中农茗园茶业有限公司,在沙坝村建成了黑毛茶产业示范园,延长了茶叶采摘期,增加了茶农收入。”刘照才说,一般采茶季节是3月至5月,6月到10月的“老叶子”没人要,这就影响了每年11月群众新建茶园的积极性。
黑毛茶厂的建成带动南郑区11个产茶乡镇发展,每天可产干茶2500公斤,年生产量500吨;提供就业岗位60个,年务工增收2000元至1万元,还解决了城固及周边县城1000户群众的夏秋茶浪费问题。
稻渔综合种养是当前加快推进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最具活力和特色的产业之一。“2019年,沙坝村引进了文杰家庭农场,从试养2亩大闸蟹开始,发展到现在的120亩。”刘照才说,大闸蟹试养成功以后,2020年扩养了70亩,今年又种养了青虾50亩。
“收入主要是稻米和大闸蟹,体现了生态循环农业经济特点。”刘照才分享了大闸蟹上市时的喜悦,“大闸蟹有半斤的,多数卖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大闸蟹去年销售36万元,带动 35 户贫困户每户分红1100元。
2017年,村上引进陕西大汉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农户土地100亩,每亩流转费330元,建设标准化猕猴桃扶贫示范园。公司免费提供技术和种苗,带动20户农户发展猕猴桃产业。村民王发彦、祝龙兴等学到技术后,自己种植猕猴桃,现在已经挂果,每亩收入5000元。
经过几年的努力,沙坝村成功引进5家企业,投资近1000万元,建成了猕猴桃园、茶叶扶贫示范园、大闸蟹及青虾等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全村茶园面积1400亩,果树160亩,实现户均2亩茶,人均10棵果树;村集体每年增收10万元,2020年人均纯收入9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