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乡情
牛筋面

  于青

  “牛筋面”在三秦诸多名小吃中属于后起之秀。它没有“汉中热米皮”“岐山擀面皮”“秦镇米皮”等大牌小吃名声响亮,用料和做法也极其简单:用面粉加适量水和少许盐搅拌成絮状,再经机器碾压成一指宽、一碗沿厚,或比粉条略粗即可。成品表面有细泡,长相敦厚普通,如果说是个人,属于丢在人海找不出的那种。但偏偏它口感筋道,味美无比,很有嚼牛板筋的劲头,故美其名曰“牛筋面”。
  因为牛筋面太筋道了,为减少牙齿的压力,人们会先把它放进开水锅里蒸三五分钟,随即倒入提前晾好的凉开水里,然后捞出沥干水分,再散开、晾凉。最后调入盐、醋、蒜泥、辣椒油、香油等兑好的料汁,配上黄瓜丝和绿豆芽一起拌匀,就成了一道夏季爽口美食。冬天,人们会把牛筋面提前蒸好,浇上热气腾腾的西红柿鸡蛋汤或者大骨头浓汤,再把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和其他蔬菜切丁,炒成臊子一起浇在上面,吃得人满头细汗,唇齿留香。
  娘知道我对牛筋面情有独钟,每次我从外地回来时她就提前预订好牛筋面。我一进家门就看到娘坐在厨房门口,慢条斯理地撕着刚送来的、热乎乎的牛筋面。见我进来,娘一边撕下一根牛筋面塞到我嘴里,一边笑着说:“我昨天就跟那人说好了,我女儿回来呢,要吃牛筋面,宽的,早一点送过来!”
  我匆忙放下行李,只简单洗个手,就迫不及待地先来一大碗,直到实在吃不下了,才回过神听娘东拉西扯一些邻里趣事。
  娘检查出患肝硬化时已经回天乏术了,任我们千万般不舍,也改变不了这令人心痛的现实……再后来,牛筋面升级了,加上各种调料,制成各种美味的辣条,馋到人念念不忘,百吃不厌。而我总是老远望上一眼,从来不买。
  那天上午,弟媳打来电话:“姐,我刚在楼下碰到原来卖牛筋面的人了,给你定了5斤,说好了,明天11点前送到……”
  我哽咽着说不出话。放下手机,任不争气的眼泪肆无忌惮地砸在脚面上,心生生地疼……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