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陕南玉米香

李永明
这段时间,陕南到处郁郁葱葱,瓜果飘香,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玉米地。金灿灿的玉米是田野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吃玉米也是陕南人当下一件快乐的事情。
陕南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灌溉方便,种植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在一些地势不够平坦的山区,人们喜欢种植玉米,因为种玉米比种水稻省事。玉米种植一年分早、中、晚熟三茬进行,早熟玉米穗大高产,不愁销路;中、晚熟玉米产量低,但品质好。夏天,气候炎热,光照时间长,这段时间的玉米香甜软糯,筋道耐嚼。不少农村巧妇用玉米糁子、玉米面做出许多美食来。
公园门口,小商贩不停地吆喝卖吃的,其中烤玉米最畅销。空气中飘散着阵阵清香,吸引着人们前来购买品尝。瞧,小伙子吃完一根香喷喷的玉米,脸上洋溢着惬意和满足。在一些农家乐,用玉米做的食物成了招牌菜。城里来的客人喜欢吃玉米面鱼鱼,经常是吃得额头冒汗,嘴里说着“不过瘾,还要来一碗”。
小时候,一家人坐在堆成山的玉米棒旁一边聊天,一边剥玉米,有说有笑,特别快乐。大家齐心协力,很快就剥好一圆簸玉米粒,剩下一堆玉米芯子。那时候,玉米芯子可是发挥了大作用,堆积起来可以烧火做饭。一直以来,我对玉米情有独钟,它们的秆子粗壮,株株如剑,直指苍穹。玉米没有大米那么金贵,没有小麦那么受人欢迎,但在物资匮乏的岁月里,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粮食的供应紧张。
那个年代,玉米是我们的主食,每天要吃一顿玉米稀饭。提前把水加好,放入玉米糁子,等水烧开了,再放些红薯块,煮上二十多分钟,一锅玉米红薯稀饭就做好了。没有小菜,就吃腌制好的浆水菜,放少许盐调一下,我能吃两大碗。端午前后,正是土豆收获时,母亲会切一些土豆丝,放在一个大碗里,加一些玉米面和面粉,把它们搅拌成面糊,再倒入热锅摊平,开小火慢慢煎着。在我们的翘首企盼下,香喷喷的玉米面馍很快就做好了,每个人至少得吃四五块才过瘾。
每年三四月是玉米种植时期,等到玉米苗长出两三片的时候,除草、施肥、间苗,每一项工作都很重要。父亲常常顶着烈日在玉米地里锄草,一待就是一下午,他的脸上布满了汗珠。因此,我也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从小,我们和玉米为伴,寻找无尽的乐趣。我们会钻到玉米地里,挑选红色皮的玉米秆,把它折断当甘蔗吃。我们把它称为“甜秆子”,吃到嘴里甜丝丝的。多年以后,当我们吃甘蔗时,常常回忆起小时候吃过的玉米秆。我们还掰下嫩嫩的玉米棒子,放在火上烤熟,吃着焦黄的玉米棒,满嘴喷香。
我常常走在玉米地里,看着结实饱满的玉米棒挂在一株株的玉米秆上,童年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历历在目,让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