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他靠养殖走上致富路

本报记者 何艳艳 通讯员 张美录 李淑红 文/图
“我不买成品饲料喂牛,就喂自己加工的玉米、荞麦面子和玉米秸秆。8头牛是家里最大的财富。”6月18日,刘永军摸着自家膘肥体壮的黄牛说。
今年41岁的刘永军,是府谷县哈镇行政村边连沟自然村人,患有先天性失明。在政策的惠及下,有视力障碍的他凭借“种养+”产业,成为残疾人自主创业的典范。
除了养牛,刘永军还养了40多只羊。从几只到现在的40多只,刘永军积累了不少养羊的经验。“羊舍要干净多垫土;要宽敞,挤住就易生病。”提起羊,刘永军说得头头是道。
“永军,我来加工玉米面了。”60多岁的邻居段锁荣找他加工养猪用的玉米面。刘永军开动了机器,十分钟就完工了。刘永军说:“加工费12元,给10元就行。机器是残联支持补贴5000元买的,自己花不了多少钱。”他朴实的话语中满是感激。
刘永军的父亲说:“当年我给他就这两孔窑洞,现在国家支持养殖、农机购置补贴、建房补贴,再加我儿子的残疾人‘两项补贴’(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共6万多元,好政策让我们家有了今天的好光景。”
府谷县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县残联将举办“残疾人自主创业培训现场会”,让创业成功的残疾人讲述创业经验,带动更多残疾人发家致富。